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以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包括与血小板计数无关的紫癜、腹痛、消化道出血,关节炎或关节痛以及肾炎,其中影响疾病预后和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肾脏损害。肾脏受累称为紫癜性肾炎(Henoch Schonlein purpuranephritis,HSPN),在引起其致病的诸多因素中,致敏食物的作用不容忽视。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与IgG相关,英国过敏协会统计资料表明:人群中有高达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比成人要高。食物不耐受是通过检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找出常见的不耐受食物,而对这些不耐受的食物进行忌食可有效地预防HSP的反复发作或病情加重。本文拟通过对患儿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从而研究过敏原的敏感程度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的诊治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方法:1观察对象:选取2012年01月-2013年03月收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的100例初治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给予清理感染、抗凝、抗过敏、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纳入及排除标准:(1)所有入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标准。并且无高血压、浮肿、肉眼血尿等明显的与肾脏相关的临床表现。(2)排除标准:①患儿存在原发性肾脏疾病,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肾小球肾炎等。②患儿近期有服用致肾损害药物、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史。③患儿存在如川崎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肾损害。④患儿存在肾功能异常,引起原因为本身肾脏或肾血管畸形、损伤。⑤患儿存在心、肝、肺、脑等基础疾病。2研究方案:通过检测观察组食入物变应原筛查,并观察尿沉渣、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动态变化(每周监测一次,共观察四周),掌握HSP早期肾损伤的变化趋势与食物不耐受的内在联系。3检测方法:3.1食入物变应原筛查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14项食物IgG体外检测试剂盒为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2尿沉渣四项:取2小时内晨尿10ml,送我院肾脏病实验室检测。3.324小时尿蛋白定量:于清晨8时前排空尿液,8时起至第2天8时收集24小时尿,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我院生化室检查。3.4血压监测:每日晨起测血压一次。3.5生化全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化室完成。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频数及不同时间段出现肾损的例数,所有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百分比表示,对食物不耐受等级及不耐受食物种类与肾损伤的相关分析采用行×列表χ2检验,以P=0.05作为检验水准检验统计结果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00例研究对象中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中,动物来源的鸡蛋最高,达78%(78/100);鳕鱼其次,阳性率为48%(48/100);牛奶阳性率为47%(47/100)。植物来源的以大豆、大米、小麦为主。在所调查儿童群体中食物不耐受以鸡蛋为主,其次为水产海鲜、牛奶。2过敏性紫癜患儿不同时间出现肾损伤例数的百分比为:第一周为3%,第二周为25%,第三周为23%,第四周为14%。肾损伤发生集中在发病的第2~4周。3过敏性紫癜患儿食物不耐受敏感度不同分组(轻、中、重三组)间肾脏损伤程度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4过敏性紫癜患儿不耐受食物的种类各组间肾脏损伤程度相比(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1100例研究对象中,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鸡蛋,其次为鳕鱼、牛奶。2患儿食物不耐受敏感度各组间肾脏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并非敏感度越高,肾脏受累程度越重。3患儿不耐受食物的种类与肾脏受累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