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在不断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本学段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本论文中所说的记叙文,是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其他表达方式为辅,在内容上主要介绍人物的各种经历,叙述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一类文章。记叙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贯穿始末,并且占有很大比重。学习记叙文可以让学生打开视野,见识到广阔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在阅读中学生的心灵被净化,情操被陶冶,美丑被区分,人生观、价值观被正确的建构。记叙文以其强大的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文本多样性的理解意识。记叙文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体,因此对于记叙文的解读也应该是全面、多方位而且合理的。然而近年来,记叙文解读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子,学生与教师对于文本丰富的记叙文的内涵解读逐渐走上了漠不关心与过度挖掘两条对立又极端的歧路。本论文的写作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基础,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例。对文本的解读先求实、再求新,不做咬文嚼字的过度分析,也不做脱离文本的无意义分析,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和批判,拓展思维,最终为找到行之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而进行构思撰写的。本论文分为三章,引言部分针对该选题的缘起以及“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的研究现状作了说明,指出本论文写作的理论支撑。第一章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对该选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第二章分别从有悖文本原意的解读、脱离学科属性的解读、狭隘和浅表化的解读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结合案例,进一步对此学段教师的记叙文解读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梳理,包括培养教师准确把握记叙文文本原意的能力,培养教师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全面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本论文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初中语文教师记叙文解读的现状,剖析解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将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恰当的付诸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教师的记叙文解读能力,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