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可持续发展已日益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同样,可持续农业也已成为当今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农用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尤其缺乏的国家,则耕地必须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各级政府与国土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土地整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在土地整理中如何在规划编制、整理实施中都坚持以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对开展本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反映土地整理中是否贯彻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如何保证整理规划与工程对当代有利,对后代负责呢?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确实可行,能较准确反映土地整理后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以绍兴县齐贤镇海湖畈土地整理区为例,利用(1:2000)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自然、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土地整理区的农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分两部分进行评价,最后再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介绍和分析土地整理区效益评价的相关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土地生态理论的基础理论。 (2)指标筛选从农业土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农业土地永续利用两个方面全面阐述。指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可比性、可获得性,同时考虑定量性、代表性和相对可靠性。 门)运用限制因素法、层次分析法筛选出农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具有评价和控制功能的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具有动态性、地域性、服从和服务于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N)利用 门:2000)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自然、社会、经济调查资料和土壤实验室分析的数据,在EXCEL软件的支持下,建立基础数据库。 门)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别采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离散样点的评价总分数据通过点状克里格空间内插法转化成面状数据,然后得出土壤肥力的综合总分值,分六等制作土地整理地块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等级图,最后再结合土地整理区农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其它指标评价结果,最终得到齐贤镇海湖贩土地整理区农地利用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