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鲁藏布江墨脱河段地处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横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印度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楔入的前缘,是现今地球上构造运动活动性最为强烈、地貌演化速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在河谷形态上属于“V”型高山峡谷。论文依托水电攻关课题,在大比例尺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采取OSL测年等技术,利用arcgis的分析功能,对研究区层状地貌、大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研究区及邻区新构造地貌演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大型滑坡与新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主要认识如下:(1)古近纪中晚期以来印度板块的持续楔入、青藏高原不断隆升、雅鲁藏布江的快速下切等内、外动力耦合控制着研究区及邻区地貌演化特征。受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两级夷平面分别为山原面和盆地面,山原面海拔高程为46004500m,形成时代为中新世;盆地面海拔高程为41604140m,形成时代为上新世。(2)研究区第四纪以来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发育多级剥蚀面,其高程从上游旁辛乡至下游背崩乡逐渐降低:剥夷面高程在旁辛乡附近为3000m,在下游背崩乡为2600m,形成时代为早更新世;Ⅰ级谷肩,高程范围为25002300m,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Ⅱ级谷肩,高程整体分布范围为18001700m,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Ⅲ级谷肩,高程分布范围为14001200m,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发育8级河流阶地,T8拔河高度近523m,形成年龄距今约10万年,由此推算雅鲁藏布江墨脱河段下蚀速率可达56mm/a。(3)雅鲁藏布江以直白附近为转折点,上、下游河谷地貌形态出现明显差异,上游宽谷区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滑坡及崩塌零星分布;下游高山峡谷地段以大型滑坡及崩塌为主,泥石流堆积较少。研究区大型滑坡主要发育在察隅断隆和南迦巴瓦断隆,共发育大型滑坡43处,其中雅鲁藏布江左岸及左岸支流发育30处,占69.8%,右岸及右岸支流发育13处占30.2%;大型滑坡发育的地形坡度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共发育23处占比53.5%;滑坡滑源区后缘高程主要分布在剥蚀面高程范围;河流支沟发育处,大型滑坡发育也越密集;大型滑坡均发育在断裂带附近,且大型滑坡主滑方向与断裂带大角度相交。(4)中更新世以来,抬升速率的加快导致河谷地貌由宽谷转为峡谷,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雅鲁藏布江的快速下切使研究区形成在地貌上形成三级谷肩,峡谷期强烈深卸荷及坡折地貌为滑坡提供了边界条件及地貌条件。在高原的隆升和雅鲁藏布江快速下切作用下,导致研究区大型滑坡十分发育。大型滑坡发育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貌演化过程,大型滑坡的发生导致雅鲁藏布江河流局部发生改道。(5)规模较大的墨脱断裂活动弱化了雅鲁藏布江左岸岩体的完整性,断裂带内岩体破碎。察隅强震源区使左岸斜坡地震动响应强于右岸,察隅强震区震级高,烈度大。左岸墨脱断裂带错动破碎以及左岸潜在的察隅强震源区为左岸大型滑坡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