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F-FDG PET/CT术前预测胃肠间质瘤恶性潜能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sh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前18F-FDG PET/CT检查的显像特点与术后肿瘤病理学特征以及Joensuu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评价术前18F-FDG PET/CT检查预测胃肠间质瘤的恶性潜能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中心及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PET中心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对其中病理资料齐全者,获得相关影像学指标如病灶SUVmax及病理指标如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象、Ki67标记指数、Joensuu危险度分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或Kendall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SUVmax与肿瘤病理学特征及Joensuu危险度分级(高危组:包括Joensuu危险度分级为中/高危者,低危组:包括 Joensuu危险度分级为极低/低危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及 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分析 SUVmax在不同肿瘤大小、核分裂象、Ki67标记指数、Joensuu危险度分级之间的差异性;根据SUVmax及Joensuu危险度分级绘制ROC曲线,确定SUVmax鉴别胃肠间质瘤恶性潜能的最佳截断值。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肿瘤原发于胃者5例,原发于十二指肠者4例,原发于空肠及回肠者5例,18F-FDG PET/CT检查时肿瘤转移者4例,除一名患者肝脏一处较小的转移灶之外,原发灶和转移灶均表现为18F-FDG浓聚,原发灶SUVmax平均值为7.9(1.8-18.3)。Joensuu危险度分级为低危者3例,中危者1例,高危者10例,Joensuu危险度分级为中/高危的患者术后均口服格列卫治疗。对其中12例原发病灶病理资料齐全者进行统计学分析,Joensuu危险度分级高危组的SUVmax较低危组的SUVmax高(p=0.018),肿瘤最大直径>5cm组的SUVmax较直径≤5cm组的SUVmax高(p=0.03),SUVmax在不同核分裂象的组间(核分裂象≤5/50HPF组、5<核分裂象≤10/50HPF组、核分裂象>10/50HPF组)具有差异性的(p=0.039),而SUVmax在Ki67标记指数≤5%组、5%< Ki67标记指数≤10%组和Ki67标记指数>10%组的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419)。SUVmax与肿瘤最大直径、Joensuu危险度分级、核分裂象之间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p<0.001)、0.583(p=0.032)、0.651(p=0.008), SUVmax与Ki67标记指数之间无相关性(相关系数0.308,p=0.209)。SUVmax鉴别胃肠间质瘤高危和低危之间的最佳截断值是3.4,此时的灵敏度是88.9%,特异度是100%,曲线下面积为0.944。  结论:胃肠间质瘤18F-FDG PET/CT检查的 SUVmax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Joensuu危险度分级有关,18F-FDG PET/CT可作为术前预测胃肠间质瘤恶性潜能的一种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其他文献
1 引言  化学氧碘激光器 (COIL)诞生已有 2 0余年。自 1 978年化学氧碘激光器发现以来 ,它的输出功率从几毫瓦增加到几百千瓦。波长为 1 .31 5μm的化学氧碘激光辐射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