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328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不满足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肉鸡食品,而是追求更好的风味、更高的营养的肉类产品。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能够将无公害优质土杂鸡技术带进更多的养殖场,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无公害优质土杂鸡食品,丰富老百姓的餐桌。本项目采用边调查、边研究、边应用的方法,将綦江本地优质土杂鸡采用露天散养与舍饲进行对照的方法,在土杂鸡的主产区——重庆市綦江区的广大农村养鸡专业户中进行了试验,比较两种饲养条件下养殖土杂鸡的经济效益;同时,因为无公害优质土杂鸡饲养周期短,肉质好,对养殖技术要求不高,养鸡场户按无公害土鸡的饲养管理要求喂养和放养土杂鸡即可饲养成功,因此将无公害优质土杂鸡技术进行了大力推广。无公害优质土杂鸡实验结果及配套技术推广情况如下:1.该技术应用后,饲养的土杂鸡肉质好、味道鲜。项目组选3000只优质土杂鸡(广西鹞鸡与本地土鸡的杂交鸡)做为试验组,选3000只普通肉鸡(三黄鸡)做为对照组,两组鸡在始重基本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肉质风味对比试验。试验结束,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对两个组的鸡肉进行了肌肉品质评定,结果证明,土杂鸡在各项肉质指标上都优于普通肉鸡,更适合老百姓的口味,更受市场的欢迎。2.该技术的推广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项目组选6000只优质土杂鸡(广西鹞鸡与本地土鸡的杂交鸡)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一组做为试验组,采用无公害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饲养,另外一组做为对照组,采取全程圈养的饲养方式。试验结束后统计,试验组土杂鸡成活率为99.6%,对照组土杂鸡成活率为95.5%;试验组土杂鸡末重5109.12公斤,市场价单价26元/公斤,对照组土杂鸡末重4871.34公斤,市场价单价24元/公斤。结果对比,试验组比对照组单只鸡利润高出3.10元,项目结束时,试验组盈利2.99万元,对照组盈利1.98万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多盈利1.01万元。3.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推广示范无公害土杂鸡养殖配套技术。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的试验示范基地有81户养鸡户,存栏土杂鸡18.11万只。此种技术的应用,永城镇民益养鸡专业合作社2012年共出栏土杂鸡54.26万只,纯利润542.6万元,极大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更多农民饲养土杂鸡的积极性,整个綦江掀起了饲养土杂鸡的高潮。通过本项目,更好地证明了生态型生物循环养鸡技术对环境、对养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果园、桑园、树林、草场、山地、荒山、丘陵等地散养优质无公害土杂鸡,有利于果园除草、灭虫,提高粮菜水果品质。发展生态养殖,既可节约建设投资,节省饲料,实现清洁养殖、清洁生活,又可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更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困难重重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银行忽视信贷风险的行为时刻在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敲响警钟,这些都在不断地向世人展示金融领域风险积聚、风险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均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建立了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的经营体制,不仅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显著提高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平均以每年接近1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导致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与对资源环境的过度消耗。国家
本文以丁玲早期(1927—1930)的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文本中身体、爱欲、革命与自我认同的关系,认为丁玲早期小说中对身体和爱欲的书写是作家寻求自我认同的途径,而丁玲最终转
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发人员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源泉的创新主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专业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他们的绩效管理一直
政策的有效执行是以目标群体的认同和接受为前提条件的。目标群体有其复杂性,它能否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目标群体障碍是政策不能有效执行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新旧媒体更新换代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为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现代医用电子仪器科学检修程序解放军第三0三中心医院袁家平,张宗礼,徐文斌,吕良,李中平一、引言现代医用电子仪器集多学科技术于一身,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正向着高、精、尖和超集成
阐述了高效风机的结构形式,对影响风机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效风机的设计原则。并设计出风机的主要部件叶轮、蜗壳和集流器,在此基础上,基于CFD理论与标准的湍流模
如同生物体一样,企业也有其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直到死亡或者蜕变的过程,企业能否经历各个发展阶段,获得持续的发展或是中途“夭折”,关键在于能否成功解决前一阶段各种困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