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ziw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行了硝酸钾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包括MSMPR结晶器稳定性试验:硝酸钾结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以及结晶动力学模型的模拟。 在5L MSMPR结晶器中进行稳定性试验,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导流筒和搅拌桨进行各种因素的试验得知,粒径分布与结晶器结构和操作条件都密切相关。对导流筒及其桨叶结构进行了改进,并对操作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利用φ120mm导流筒及其相匹配的搅拌桨,桨叶角度15°并向下搅水的情况下,得到的粒径分布较理想;在操作条件方面,搅拌速度是一个重要因素,应控制其在350rpm以上,以保证结晶器内循环状况良好。 通过对硝酸钾结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发现:(1)随着停留时间由10min延长至50min,晶体的平均粒径和主粒径逐渐增大,硝酸钾晶体的形貌质量变好,结块现象减少。当停留时间达到30min后,晶体粒径增长趋于平缓。因此停留时间应控制在30min以上,以保证得到较高质量的晶体。(2)随着过饱和度由0.5℃增大到5℃,晶体平均粒径和主粒径都略有下降,但其影响程度较小。因此,在产品能达到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过饱和度,以提高生产效率。(3)随着搅拌速度由350rpm增大到550rpm,晶体平均粒径和主粒径下降幅度较大。当搅拌速度降为350rpm时,循环情况欠佳。因此,应控制搅拌速度在400rpm左右。(4)随着氨浓度的增加,晶体平均粒径和主粒径逐渐减小,当氨浓度增大到3%以后晶体平均粒径和主粒径的大小受氨浓度的影响逐渐减小。单从增大晶体粒径的角度来说,氨的加入是不利的。但由于氨浓度达到3%以后对晶体粒径的影响变小,且加氨有利于晶体粒径分布的均匀性,在生产中为了利用氨的盐析作用,使硝酸钾大量析出,在能够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情况下可综合考虑氨的作用,适当增加氨浓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在结晶温度25℃、过饱和度2℃、搅拌速度400rpm和停留时间10min-50min条件下,建立了硝酸钾晶体成核速率与生长速率关系的生长动力学模型:B°=6.19×1022G2.02
其他文献
日本歌体论的许多分类名目和汉诗对属都来自中国诗学,这说明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诗学的直接影响;但日本诗学在发展中又经历了一个本国化的过程,即使那些与中国诗学风体概念
以DL-蛋氨酸为原料,经过浓硫酸和氢溴酸在一定温度和时间催化脱甲基氧化偶联得到DL-高胱氨酸粗品,晶状粗品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合成得到DL-高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本文对DL-高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文件,人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