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乱弧菌在侵染机体过程中,需要突破粘液层到达小肠上皮细胞。而在进入粘液层的过程中,其鞭毛会主动断裂。我们利用转座子随机插入的方法,在含有0.4%粘液素的20%LB半固体培养基中,筛选得到VPS合成的相关基因,可能调节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的运动。通过vpsA的框内敲除构建了 VPS合成缺失株(阴性对照)。由于vpsR是VPS形成的主要正向调节因子之一,将vpsR基因进行了超表达,构建完成了VPS合成超表达菌株(阳性对照)。在功能表型方面,我们利用VPS表达缺失株、VPS合成超表达菌株和WT这三株菌株在含有0.4%粘液素的20%LB半固体培养基上的游动性进行了比较,同时我们利用活细胞工作站,对这三株菌株在这两种生理条件下的活跃程度进行了观察。我们发现粘液素能够促进霍乱弧菌的游动,而胞外多糖的存在则是细菌在粘液素中运动的阻力。利用WT和VPS合成超表达菌株完成了小鼠体内竞争性定殖实验,发现VPS的表达能够降低霍乱弧菌在小鼠肠道粘液层上的运动。通过Real-time PCR的方法在含有0.4%粘液素的半固体培养基与空白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对vpsA,vpsR,vpsT三个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细菌是通过关闭VPS的表达来影响霍乱弧菌的游动。最后本论文通过趋化作用,生长曲线,不同的碳氮源,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的基因的影响共计五个方面对粘液素促进霍乱弧菌的游动的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认为在粘液素中的运动,霍乱弧菌可能受到趋化作用的影响,从而促进了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的运动。粘液素的丰富营养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粘液素的粘度和结合自由水的能力对促进霍乱弧菌的运动同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诸如鞭毛合成基因,马达蛋白合成基因,趋化作用基因大多都是通过影响细菌的游动性来影响细菌在粘液素上面的游动。本实验对于揭示霍乱弧菌在粘液素中的游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