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保护地内土壤条件,克服连作障碍对设施产业发展的阻碍。本文通过设置黄瓜-玉米的轮作模式,并安排了不同密度及不同生长期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环境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观测其对设施黄瓜保护地土壤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后茬黄瓜产量的影响。1.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黄瓜-玉米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电导率,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对土壤的改善效果增加,随着生长期的增长,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会随着玉米的生长而降低,与休闲处理相比,土壤速效氮最多降低60.2%,速效磷降低44.75%,速效钾降低57.26%,该减少量均发生在成熟的高密度处理中,但是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均衡土壤养分效果不明显。2.土壤微生物含量在整个轮作期间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土壤细菌数量先增加后下降,放线菌变化趋势与细菌变化一致,而土壤真菌变化较两者不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密度下微生物变化趋势相同,变化数量有所差异,在对土壤B/F值进行比较时发现,黄瓜-玉米轮作能够显著增加土壤B/F值,降低土壤中真菌含量,其中以做30-60天生长期的中低密度效果最佳,与休闲处理及种植前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在黄瓜-玉米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研究中,不同种类酶变化趋势不同,土壤脲酶随着生长期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不同密度间变化量有所不同,以中间密度即4000株/亩的密度下酶活性表现最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与脲酶活性变化表现出了极大的相关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蔗糖酶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与土壤养分变化相关性较大,土壤磷酸酶活性变化在各酶活变化中表现出了特异性,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通过综合各酶活性变化趋势,发现在4000株/亩的密度下各酶活性变化与其他处理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出一定的优异性。4.不同玉米生长期结束后,对不同处理与后茬黄瓜产量的关系做了较细致的研究,发现60天生长期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增产效果,与休闲相比增产量最高可达13.1%,且黄瓜植株生长健壮,生长势良好。5.通过对整个试验各时期论证结果表明,黄瓜-玉米轮作模式对改善土壤环境,克服连作障碍具有积极的效果,其中以4000株/亩的密度较为合理,30-60生长期效果较佳,可继续研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