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中Wip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有若干相关分子标志物运用于临床,用于指导肺癌的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价。但现有的证据还不足以解释肺癌的发病原因,因此,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其癌变机理,寻找新的标志基因具有重要意义。Wip1基因是PP2C家族成员之一,并证实为一种新的原癌基因。国外有学者研究显示Wip1基因在人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其致癌机制是通过抑制p53基因功能而导致肿瘤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对Wip1基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运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Wip1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 探讨Wip1原癌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1.收集44例新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组织离体20分钟内置于液氮中,后转入-80℃冰箱保存。 2.采用Trizol法抽提组织总RNA,提取得到的RNA采用M-MLV逆转录试剂盒逆转录合成cDNA。 3.以逆转录得到的cDNA为模板,Real-time RT-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Wip1 mRNA表达,并分析Wip1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1.4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均有Wip1 mRNA的表达,其中1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Wip1 mRNA相对表达量是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的2倍以上,占38.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要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tio=2.1644±1.394,p<0.05)。 2.Wip1 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肿瘤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8,p=0.013)。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Wip1 mRNA表达越高;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高,Wipl mRNA表达越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鳞癌与腺癌组织中Wip1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别(t=0.687,p=0.503);Wip1 mRNA的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F=0.349,p=0.79),淋巴结转移之间(F=0.361,p=O.70)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Real-time RT-PCR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等特点,为Wip1 mRNA的检测提供方法学依据。 2.Wip1基因是一个新发现的原癌基因,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发生有关,并可能成为NSCL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3.Wi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提示该基因可能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提供分子生物学参考指标。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研究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PTK常被激活,导致其下游信号通路激活,最终促进细胞增殖、抵抗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