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关联对聚合物中激子和双激子极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机材料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中,极化率的计算是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共轭有机分子化学结构具有低维特性,掺杂或光激发可以在分子链中产生孤子,极化子,激子和双激子等元激发。这些元激发的产生对高聚物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极化率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孙鑫等人首先理论研究了聚合物中激子和双激子在外电场下的行为,并发现了双激子态具有反向极化的奇异特性,引起了物理和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电子关联对激子、双激子的物理性质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电子关联效应如何影响激子、双激子的极化特性,目前仍不清楚。 本文将基于紧束缚的Su-Schriefer-Heeger(SSH)模型和扩展Hubbard模型,采用组念相互方法(CI)方法,同时考虑到电子-晶格相互作用和电子关联效应,研究了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激子态,双激子态)的极化率性质,通过与Hartree-Fock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发现电子关联对体系的极化率性质以及晶格位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计算表明:(1)体系基态的二聚化程度会随着电子相互作用的增强,先增大后减小;(2)同一格点电子相互作用或相邻格点电子相互作用增大会减弱基态的正向极化率;(3)同一格点电子相互作用增大会加强激子态的正向极化率,而相邻格点电子相互作用增大会减弱激子态的正向极化率;在双激子态中,体系的极化率为负,同一格点电子相互作用增大会增强双激子态的负向极化率,相邻格点电子相互作用增大则减弱双激子态的负向极化率。
其他文献
命名博弈是近年来统计物理学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模型。作为用来分析语言在人类社会中进化的一个简单模型,它可以解释在没有人为控制和干预情况下,大面积分布的人口经过多年的演
Poncelet定理是几何学中一条著名的定理,该定理主要涉及二维空间中的直线在该空间中一个椭圆内发生的连续反射以及这些反射的直线段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特别是当该直线在椭圆内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近几十年来被广泛关注的课题。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研究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宏观系统,而且在原子激光,量子计算等领域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平均场理论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宏观电路的尺寸越来越小,已达到介观尺度,称为介观电路。在设计微型电路时,不得不考虑介观电路的量子力学效应。实践的需要迫切要求理论的发展,因此研究介观电路的
论文利用递推关系方法研究了具有近邻和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随机横场Ising模型和一维随机量子XXZ模型的动力学性质,其主要结果如下: 1.在双模无序、高斯无序和双高斯无序条
自从Denk(1990)等人首次论述了双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扫描成像以来,以二次谐波等非线性效应作为信号源的多光子显微技术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因其具有非线性光学成像所特有的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