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菌的基物培养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aj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菌中的一些小型种,不仅体形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且常稀疏散生,很难在野外直接采到标本,基物培养就非常必要。基物培养中也可以获得较大形的种类,这对常规采集人力、时间、地点都很有限的缺陷是很重要的补充,而且基物培养方法简单,不需太多的仪器,便于开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 本次实验自2001.3开始到2002.5结束,共进行6次培养,每次培养维持2个月左右。基物分别采自集安、通辽、长白山、辽源、敦化黄泥河,农大校园,长春净月潭。基物主要为活树皮,用水浸泡2小时左右,充分吸水后放于铺有滤纸的塑料培养盒和搪瓷盘中,在室温下(15-25℃)进行培养。共采集487份基物,培养出68份标本,54种粘菌,其中鹅绒菌属1种,碎皮菌属1种,无丝菌属5种,筛菌属3种,盖碗菌属4种,团网菌属4种,半网菌属1种,团毛菌属1种,高杯菌属1种,绒泡菌属14种,钙丝菌属3种,双皮菌属4种,钙皮菌属5种,发菌属1种,垂丝菌属1种,颈环菌属1种,叉丝菌属1种,发丝菌属1种,空柄菌属1种,珠光菌属1种。培养出7种中国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珠光菌,铜盖无丝菌,团孢无丝菌,贫轴双皮菌,中间垂丝菌,坚硬叉丝菌和团网颈环菌,培养出1个新种,定名为条丝盖碗菌。本文对所有培养种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时对中国新记录种,新种和一些特殊种配有彩色照片和电镜照片。
其他文献
本文以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ehulsky)、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bricius)、赤拟谷盗(Triboliumconfusum Herbst)为试虫,筛选了瑞香狼
桃蛀果蛾复合体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 complex是我国以及东亚地区重要的果树害虫,严重危害苹果、大枣、山楂、桃、杏、李等多种果树的果实。 本研究以杏、桃、苹果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sp.)可侵染多种植物,是很多植物维管束病害的病原真菌,常引起枯萎病,是重要的真菌类群。开展的功能基因基因组学研究,对于了解镰刀菌的致病性及其变异的分子机
本文在文献研究、实证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对湖南卫视13年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其由最初以时政新闻立台到明确提出“快乐中国”的转型历程可分为“娱乐”起步、明确“
玉米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是当今对玉米危害非常严重的世界性病害。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杂交品种的广泛应用,施肥量的加大以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导致玉米纹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