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们党和政府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了七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四年多的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了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群众的收入大幅增长,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可以说精准扶贫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深水区,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坚战役越是深入推进,越会暴露一些新问题。要想实现伟大的历史跨越,仍需我们披荆斩棘。之所以探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农民参与问题,是因为农民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在何处、困难在哪里、因何而贫,贫困农民最清楚。扶贫措施的落地实施也都离不开贫困农民的支持和实践。因此,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正确的处理好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要对贫困群众的心里之所急,之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活动。要充分的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真正地参与进来,支持并鼓励贫困群众自发探索创新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本文以山西省L市Y村为例,结合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作为切入点,围绕Y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Y村农民在识别、帮扶和退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参与表现,梳理归纳出三条农民参与所存在的问题:缺少参与意识和理性、缺少话语权、缺少信息获得渠道。探究得出政府过度主导、信息不对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较低四条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即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公开和监督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投入;完善村民自治化水平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总结升华,试图在推动精准扶贫提质增效的同时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治理工作思路和机制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深水区,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攻坚战役越是深入推进,越会暴露一些新问题。要想实现伟大的历史跨越,仍需我们披荆斩棘。之所以探究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农民参与问题,是因为农民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在何处、困难在哪里、因何而贫,贫困农民最清楚。扶贫措施的落地实施也都离不开贫困农民的支持和实践。因此,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正确的处理好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要对贫困群众的心里之所急,之所盼有针对性地开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活动。要充分的调动贫困农民的积极性,让贫困群众真正地参与进来,支持并鼓励贫困群众自发探索创新干事创业的方式方法,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本文以山西省L市Y村为例,结合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作为切入点,围绕Y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通过分析精准扶贫工作中Y村农民在识别、帮扶和退出三个不同阶段的参与表现,梳理归纳出三条农民参与所存在的问题:缺少参与意识和理性、缺少话语权、缺少信息获得渠道。探究得出政府过度主导、信息不对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较低四条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即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扶贫项目公开和监督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培训投入;完善村民自治化水平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最后通过讨论进一步总结升华,试图在推动精准扶贫提质增效的同时为我们今后的乡村治理工作思路和机制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