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尤其是河南一些地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当地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影响国人的健康。食管癌临床治疗中困难在于浸润和转移,并且是导致多数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食管癌早期诊断及监测浸润和转移成为多数学者研究的热点。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染色质结合蛋白,参与细胞内外的多种功能,参与转录DNA修复,并作为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近来研究发现其与其受体RAGE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HMGB1及其受体RAGE在食管癌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HMGB1、RAGE和VEGF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为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理论基础。材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临床标本51例及正常食管组织12例。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HMGB1、RAGE和VEGF在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HMGB1、RAGE和VEGF阳性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及非参数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检测法,针对蛋白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a=0.05。结果1 HMG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35例阳性表达,阳性率68.6%;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10.821,P<0.01)。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组表达率分别为82.1%和56.5%,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5.268,P<0.05);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的T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RAGE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26例阳性表达,阳性率51%(26/51);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16.7%(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1,P<0.01)。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和30.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8,P<0.05);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的T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中,29例阳性表达,阳性率56.9%;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8.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1,P<0.01)。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和34.8%,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8,P<0.05);HMGB1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的T分期,以及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MGB1、RAGE、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在51例食管癌组织中,HMGB1与RAGE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520,P<0.01);HMGB1与VEGF在食管癌组织的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50,P<0.05);VEGF与RAGE在食管癌组织的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13,P<0.01)。结论1 HMGB1、RAGE、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呈过表达,提示三者之间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认为炎症与肿瘤具有相关性。2 HMGB1、RAGE、VEGF在食管癌中都与淋巴结转移组过表达,提示三者参与淋巴结转移机制。3在食管癌组织中HMGB1与RAGE、HMGB1与VEGF、RAGE与VEGF之间都成正相关。提示三者协同作用参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4 HMGB1、RAGE、VEGF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相互协调关系。联合检测食管癌组织中HMGB1、RAGE、VEGF的表达,有助于检测患者淋巴转移的状态,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