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明单一文化情境下的汉语学前儿童学习故事续编能力的发展情况,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两所一级幼儿园90名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儿童学习故事续编的语料,然后从叙事的微观语言和叙事的宏观结构两个维度对语料进行编码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3-5岁儿童学习故事续编中的叙事语言水平呈现年龄发展趋势。儿童在学习故事续编中能够逐渐说出数量更多、更完整、语句更复杂的句子,能运用越来越丰富多样的词汇,讲述“上学”、“学习”有关的内容。另外,学习故事续编中的叙事结构总量和类型也呈现年龄发展趋势。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叙事内容中评价和引述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高,事件占据的比例却越来越低。第二,3-5岁儿童学习故事续编中的叙事能力与其他叙事类型存在差异。一方面学习故事续编中的话语量和句法水平都要低于学前儿童在个人生活叙事和独立叙事中的表现。另一方面3-5岁儿童学习故事续编中的叙事结构与其他叙事类型相比呈现出结构类型总量偏少、分布较散缺乏主体结构类型、结构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比起个人生活叙事和独立叙事,学习故事续编诱发儿童更多的使用评价、引语,但限制了儿童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时地背景的描述。第三,3-5岁儿童消极学习故事续编和积极学习故事续编的叙事能力存在差异。不同主题的学习故事对儿童叙事结构有影响。积极主题的学习故事结构更完整,情节的描述相对更丰富,能从中看到儿童想象力的发挥。而消极主题的学习故事结构较单一,他们主要侧重对故事主人公的行为评价,续编的情节很有限。对此,研究者提出,对叙事能力评价应该结合儿童多种叙事类型的表现;教师与家长应注意选择儿童熟悉、理解且存有一定想象空间的主题帮助儿童续编能力发展;同时,学习主题叙事分析发现,更重要的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积极学习氛围形成,构建儿童学习的积极环境,帮助儿童产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