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涉外公证书是我国公证机关对发生在国内的法律行为及有关法律意义的文件或事实向国外出具的公证文书,这类公证文书涉及面广,具有特殊的效力。随着我国进一步的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我国公民与世界各地的交往都更加频繁,按照国际惯例,我国公民到国外或有关地区探亲、定居、留学、继承财产、履行劳务合同等,我国法人开展对外贸易等国际经济活动,都需要我国公证机关办理有关公证文书,证明当事人的身份和有关事实情况,才能得到所到国家或地区当局的承认和接受。为了使用方便,大多数发往国外的公证书均要附英译文,有的国家还要求对涉外公证文书应出具“中文与译文相符”的证明文件,以证明其内容的真实和可靠。本文作者在温州市公证处曾有过两年从事涉外公证书英译的经历,发现该领域的英译在词法、句法和文本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常见的有法律术语、姓名、地址的不当翻译等。能否准确地英译涉外公证书,直接影响我国公民、法人在域外的合法权益。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和研究,本文拟从德国的功能理论派着手来研究涉外公证书的英译问题。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以Katharina Reiss,Hans Vermeer,JustaHolz Mantarri以及Christiane Nord为代表人物。他们提出并发展了功能理论。该理论中的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性法则,和后来的忠诚原则尤其引起翻译界的极大关注。如果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公证书的翻译中,它们将会帮助译员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起着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同时为译者提出了诸多翻译原则,以便更好做好公证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