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um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相比以往,学生肺活量水平呈继续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以上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西北各少数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质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对其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体现了国家整体的发展及进步,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宗旨的具体体现。调查显示,1995-2005年的10年间,新疆哈萨克等民族中学生的肺活量、耐力跑等指标均呈下降的趋势(农牧区学生尤为明显),其总体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低序列。因此,加强新疆农牧区各民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的研究就显得较为重要。   目前,国内对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新疆农牧区哈萨克族13-15岁中学生进行体质、心理和膳食营养方面的测试,全面了解其体质健康状况。针对测试结果反映的问题,研究改善哈萨克族13-15岁中学生体质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运动、心理、膳食营养促进方案。以切实改善他们的体质状况,并为新疆多民族地区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主要是对研究意义、目的及整体思路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主要对体质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系统的回顾及分析,包括研究视角、涉及领域、存在问题;本研究涉及到的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评价、身体自我描述(PSDQ)、心理健康状况调查(scl-90)有关内容的研究综述,涵盖了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中学生膳食营养研究的有关内容。   第三部分为实验与调查研究,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依据新疆哈萨克族居民分布区域数据,确定新疆地区哈萨克族聚居数量最多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为选取实验研究对象的具体区域,在具体实验研究时确定新源县那拉提镇中学(实验组)及阿热勒托别乡中学(对照组),选取13-15岁中学生,从运动、心理、营养意识三方面进行调查、实验。   第四部分为研究结果分析   经过12周的干预实验后,综合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表明:   (一)运动   实验组13-15岁学生在经过12周运动干预后,身体形态总体变化不明显;身体机能变化明显,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前后差异显著;身体素质也有较显著变化,其中与干预所采用运动方式相关度最高的50m、立定跳远、耐力跑平均水平都有提高,实验前后差异显著,相关度较低的仰卧起坐(女生)平均水平有变化,但差异不明显。对照组学生在保持原有教学方式12周后,身体形态指标变化不明显;身体机能有变化,但是差异不显著,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依然与哈萨克族学生的整体水平一致,相比较95年平均水平有下降趋势,且差异显著,亦低于全国水平:身体素质有一定变化,但是50m、立定跳远、耐力跑平均水平依然低于95年哈萨克族学生的平均水平,仰卧起坐、握力及握力体重指数保持原有水平。实验组13-15岁男女生各项指标的进步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二)心理   实验组13-15岁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身体自我描述及症状自评量表水平呈现出整体性的提升,且前后差异显著;对照组13-15岁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身体自我描述及症状自评量表水平个别指标有变化;实验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身体自我描述总体水平高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较小,体育学习兴趣及身体自我描述中各因子与运动成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部分具有显著性。   (三)膳食营养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哈萨克族农村13-15岁学生摄入的总能量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三餐热能分配较为合理;蛋白质供能比正常,脂肪供能比严重偏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高;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均衡,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严重缺乏,钠的实际摄入量严重超标。   第五部分为干预对策的制定   对干预实验进行整体分析,包括运动干预计划中的运动项目、计划,心理干预中的具体措施,针对其中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反映出了问题的步骤、措施进行调整,确定实施策略、方式,并针对膳食营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形成最终干预对策。
其他文献
TED学习模式是以技术(Technology)、娱乐(Entertainment)和设计(Design)为传播精神,以现代媒体为传播手段。自2006年以来,TED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OER领域备受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