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由磷铝酸盐水泥熟料(简称PALC,以下同)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简称PC,以下同)制备的复合水泥的浆体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通过运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复合水泥的新拌浆体结构。利用压汞法对复合水泥硬化浆体的孔结构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析(IR)、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水泥水化硬化浆体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复合水泥力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能改善的原因。
研究表明,与硅酸盐水泥的流变曲线一样,复合水泥的流型属于宾汉模型。浆体的屈服应力和粘度随磷铝酸盐水泥的加入而增大,随石膏参量的增加减小。对复合水泥浆体的触变性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具有触变性,且其能量损耗密度和硬化浆体的早期强度存在相关关系。
通过调整石膏、磷铝酸盐水泥的参量,研究了复合水泥的最佳组成。并将复合水泥的力学性能与硅酸盐水泥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复合水泥各龄期的净浆和砂浆抗压强度均高于同龄期的硅酸盐水泥,以5﹪P02S3.5为例,其净浆1d、3d、28d的抗压强度分别比同龄期的PC提高了11.3﹪、15.8﹪和17.6﹪,砂浆1d、3d、28d的抗压强度分别比PC提高了156.2﹪、55.6﹪和19.8﹪。抗折强度的提高则主要在早期,后期没有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