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 L.)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而广受群众喜爱。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水溶性色素,是植物显色的基础。花青素不仅有抗紫外线、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同时有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因此,研究辣椒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机理,可以更好地了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 L.)植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而广受群众喜爱。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水溶性色素,是植物显色的基础。花青素不仅有抗紫外线、抗氧化等生理功能,同时有抗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保健功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因此,研究辣椒花青素生物合成与调控机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果色着色机理,对提高辣椒营养品质、培育逆境生理耐受能力强、综合抗性好的辣椒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现有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观测记录其主要农艺性状,并对果形和果色进行分类与分析,筛选出富含花青素的紫色辣椒材料,测定其不同组织部位的花青素含量,观察花青素的分布部位,并通过代谢组分析了其主要的花青素种类,最后对辣椒果实花青素及关键酶的表达进行分析,并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辣椒果实花青素表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辣椒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分析,结果说明辣椒品种多个性状的多样性良好,可选择性较强,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现有的辣椒材料包含了风铃椒和螺丝椒在内的11种果形,根据其膨大期(10d)、绿熟期(30d)和红熟期(50d)的果色变化可将现有辣椒材料分为8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果色和果形相关的性状不仅极显著相关的性状多,而且位于依据相关性所构建网络的关键节点。聚类分析则根据辣椒的观赏性、食用价值、应用方式等综合分析,将现有辣椒材料分为5个组群。2.通过对辣椒各组织部位的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徒手切片的制作观察,发现紫色辣椒花青素主要分布于果实尤其是外果皮部位,其余组织部位含有微量或者不含花青素。通过代谢组分析,辣椒中共检测到36种花青素类物质,包含包括飞燕草素11种、矮牵牛素6种、锦葵色素4种、芍药花素4种、矢车菊素7种、天竺葵素4种,紫色辣椒特有的花青素为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Anthocyanidin_27)、飞燕草素-3-O-鼠李糖(Anthocyanidin_28)和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Anthocyanidin_29),三者都属于飞燕草素,其中表达量最高的为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辣椒果实的主要花青素含量在30d时显著高于50d,辣椒发育过程中的果色变化可能与其含有的色素种类以及关键基因的调节有关。3.对辣椒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花青素含量以及与花青素合成相关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辣椒材料在生长发育前期(10~30d)会产生少量的花青素,在生长发育后期(40~50d)几乎不会产生花青素;紫色辣椒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花青素的含量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绿熟期花青素含量最高。测定与花青素相关基因(ANS、CHS、CHI、F3H、DFR和UFGT)的相对表达量,所有基因均表达,DFR、F3H和UFGT的相对表达量与花青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在生长发育期间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HI、CHS均表达但变化趋势与花青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4.通过对不同光照强度对紫色辣椒着色的探究,发现光照强度对紫色辣椒的色差值、花青素和相关基因的影响较大,对光合作用特征无明显影响。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减弱,紫色辣椒的颜色逐渐变浅且花青素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与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试验结果说明紫色辣椒花青素合成是生物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果实色泽是苹果果实重要的外观品质指标,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和价值。苹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叶绿素的降解,从而导致果实褪绿变黄。为探究苹果果皮叶绿素降解代谢机理,本研究选取两个不同着色苹果品种(‘澳洲青苹’和‘金冠’)成熟果皮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根据转录组结果从中挖掘苹果叶绿素降解关键基因,并对关键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c DNA序列进行克隆与功能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我国抗震设计起步较晚,唐山地震后开始以“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为基础,通过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是由于“三水准、两阶段”设计方法已难以满足高层结构体系多样化和复杂性带来的抗震设计需求。新修订的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T 15-92-2021简化了传统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直接采用设防烈度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优化传
硫(32S0)是有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杀菌剂。利用定时控制硫磺蒸汽仪熏蒸硫磺是国内外设施园艺生产中常用的杀菌方式之一,可有效防治白粉病与霜霉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的传播。黄瓜是一种重要的设施蔬菜,实践和报道表明,外源硫磺熏蒸会导致部分黄瓜种质及品种叶片受害,丧失功能。这种现象限制了硫磺熏蒸杀菌在设施黄瓜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因此,黄瓜硫磺熏蒸响应机制研究可为硫磺杀菌在设施园艺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
冬瓜属于葫芦科冬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蜡粉是植物外观性状之一,在提高植物抗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果面蜡粉的有无,冬瓜可分为粉皮冬瓜和青皮冬瓜两种类型。目前对于控制冬瓜果面蜡粉形成的基因和分子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果面有蜡粉材料‘P131’和无蜡粉材料‘BF3-1’为亲本,构建六世代群体,明确冬瓜果面蜡粉的遗传规律;通过集团分离分析法(BSA-seq)结合基于遗传图
许多学者提出,目前中国规范对结构体系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控制较为严格,结构设计为满足层间位移角限值要求,通过加大构件尺寸来提高结构刚度,减小层间位移角,但地震反应也随着增大,不利于结构整体受力。《广东省高规》对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有做进一步放松,但缺乏足够理论依据。因此,有必要对现行规范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中美规范层间位移角限值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对比结果,对中国规范
下击暴流是在雷暴天气中冷热空气在高空对流后以非常高的速度冲击地面并迅速改变方向,在地面向四周水平加速并扩展的一种气流过程。高耸桅杆结构本身的高柔、低阻尼特性致使其对风荷载作用极为敏感,导致容易在下击暴流等强风作用下出现振动疲劳损伤以及极端情形下的倒塌破坏。本文基于356m高的深圳气象梯度塔风速和加速度实测数据,围绕下击暴流风特性及其作用下气象梯度塔的响应特性展开分析,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国之一,然而目前我国胡萝卜种质资源相对匮乏,胡萝卜育种进度缓慢,大多数胡萝卜品种仍然是由国外引进,适合山西地区种植的胡萝卜杂交新品种仍然较少。本试验通过对山西农业大学收集的74份胡萝卜种质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并选取6个雄性不育系与8个保持系材料进行杂交选育,最后对这14个亲本进行一般配合力分析,并对48个杂交组合进行特殊配合力分析,寻找配合力较高的亲本,同时对其表型性状与
低温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低温冷害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番茄等喜温植物的产量及品质。硅(Si)是地壳中第二大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中的有益元素。目前,实际生产中关于离子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报道已然很多,但对离子硅和纳米硅调控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以‘中杂九号’番茄品种为试材,采用基质培,设置两种温度,常温(25/16℃)和低温
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是在我国北方广泛栽培的经济林树种,能抗-30~-35℃的低温,但在冬末早春相交之际容易发生抽条现象。这与杂种榛栽植地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山西农业大学榛种质资源圃的杂种榛品种(系)为试验材料,以气候的年际变化特征,及越冬期和生长季末期杂种榛1年生枝生理指标的动态测定为基础,研究气象因子与杂种榛1年
随着季节性冻土区沥青公路工程项目的开发与修建,由温度变化致使的公路病害问题愈加明显。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路面易产生车辙等病害,而路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易产生冻胀等冻害。然而,国内外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路面由于温度变化致使的病害综合治理的研究较缺乏,常集中处理病害的单一方面。为此,为实现公路病害的综合治理,本文利用相变储能技术,将安徽美科迪公司生产的28PCM相变微胶囊应用于沥青路面中,将湖北赛默公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