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大量迁徙的浪潮。农民工随迁子女跟随家人进入城市,成为了城市里的一员。但是,在他们进城求学路上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坎坷。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困扰,也给学校带来了无形的挑战。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在学校里的不适应,如何缓解他们因学校适应带来的困扰是本文重点探究的问题。 通过收集的相关文献发现,以往对农民工学校适应问题的研究多是采取量化的研究方式进行分析,很少有采用质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也正是看到这样一个空缺,试图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作为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的切入点,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探究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河南省三门峡市一所公立中学S中学为研究地点,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九年级A、B、C三类班级的三名随迁子女Z、F和L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从一所学校的故事、两位家长的倾诉、三名随迁子女的故事和四组教师的对话四个视角呈现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现实镜像,进而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进行了解析和反思。 在本文的正文部分,研究者从农民工随迁子女以前和现在的两种不同的入学模式为切入点叙述了S中学目前所面临的升学和招生危机;从两位随迁子女家长的倾诉,来描述随迁子女家长对自己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看法;从三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学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心理适应三个维度进行叙述,并解析其内在的问题;从四组教师关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同角度的对话,更加全面的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的症结所在。接着,从家长教育不足、教师角色多样化的不完善、学校组织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三者合力没有充分发挥和教育现代性的社会因素五个方面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适应问题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