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济宁段地域性景观设计研究 ——以济宁市运河湿地公园为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dyt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4年我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和国家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沿线各大城市也掀起了依托城市历史文化开发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的浪潮。大运河沿线城市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面临着自然生态修复、沿线遗迹保护、文化景观缺失等突出问题,为了让大运河重现生机各城市也做出了相应对策,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促进了我国大运河公园的建设进程。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景观正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济宁市作为运河之都、孔孟之乡拥有包含运河文化在内的丰富文化底蕴,随着运河新城的规划战略,如何依托运河文化和地域性文化来打造济宁文化品牌的建设;如何利用好济宁丰厚的湿地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城市西部湿地中心;如何将地域文化运用在运河景观中,让地域文化与运河文化景观完美融合;如何打造既能体现济宁地域性景观,又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运河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搜集、实地调查、分析评估、归纳总结的方式,对大运河济宁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打造生态运河、人文运河、科技运河为目的。济宁市地域性景观和运河文化为研究内容。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评估法、归纳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依据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目标、城区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运河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进行总结,最终确定了本案的创新点,即突出济宁运河文化与景观特点同时加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突出济宁地域性景观特征,将领土景观要素与运河景观相融合;将运河与湿地相结合,通过加强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来解决运河沿线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本文首先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域性景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大运河济宁段的历史与运河景观状态进行了回顾,总结出现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随后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解读,得出了相应设计启示,总结出国内外大运河公园在景观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现存问题,为后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方向。以运河文化的应用为切入点总结出运河公园景观应用中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表达手法和设计要素,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济宁运河湿地公园的较为完整的景观设计策略。最后以济宁市运河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将上述运河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和整体布局构思应用于济宁运河湿地公园的总体景观设计,打造出一处集生态、人文、科技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其他文献
目的 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探讨抢救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4月医院抢救的2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抢救效率、抢救成功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高压氧疗时间和高流量面罩吸氧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
城商行地理空间差异是理解我国区域创新不平衡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29个省(区、市)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城商行空间差异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城商行的空间集聚水平和竞争强度指标,实证研究了城商行对区域创新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城商行的空间地理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呈正向促进作用,但其竞争指数抑制了区域创新;城商行的区域创新效应在不同的地理区位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对于经济发
《无病呻吟》是莫里哀喜剧生涯的绝唱之作,剧本采取“喜剧——芭蕾舞”形式,在讽喻主题与人物塑造上凸显其喜剧创作特色。尽管它是一部古典主义喜剧作品,仍不失高超的艺术价值,对当代戏剧艺术发展亦有着借鉴意义。
<正>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地位极端重要,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既是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内蒙古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草原面积13.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4%,对于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影响,近年来,全区草原生物灾害连年发生,年均危害1.4亿亩,严重危害7247万亩,对草原生物
期刊
介绍了一种内热式的比热容实验装置。该装置借助可见度大的气体温度计以及采用内热式的加热方式,减少了水和煤油的导热系数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历史街区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自身传统文化的遗失。当前,国内很多学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但多从客观主体去解决问题,从游客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并不多。屯溪老街的繁荣衰败更多还是依靠游客对其的感知意象,故从游客角度提出保护开发策略,将更有利于老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