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4年我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和国家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沿线各大城市也掀起了依托城市历史文化开发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的浪潮。大运河沿线城市虽然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也面临着自然生态修复、沿线遗迹保护、文化景观缺失等突出问题,为了让大运河重现生机各城市也做出了相应对策,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和《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促进了我国大运河公园的建设进程。在快速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景观正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济宁市作为运河之都、孔孟之乡拥有包含运河文化在内的丰富文化底蕴,随着运河新城的规划战略,如何依托运河文化和地域性文化来打造济宁文化品牌的建设;如何利用好济宁丰厚的湿地资源,打造寓教于乐的城市西部湿地中心;如何将地域文化运用在运河景观中,让地域文化与运河文化景观完美融合;如何打造既能体现济宁地域性景观,又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运河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搜集、实地调查、分析评估、归纳总结的方式,对大运河济宁段的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以打造生态运河、人文运河、科技运河为目的。济宁市地域性景观和运河文化为研究内容。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法、分析评估法、归纳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依据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目标、城区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运河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进行总结,最终确定了本案的创新点,即突出济宁运河文化与景观特点同时加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突出济宁地域性景观特征,将领土景观要素与运河景观相融合;将运河与湿地相结合,通过加强湿地景观生态规划来解决运河沿线现阶段面临的生态问题。本文首先对大运河的相关概念、湿地公园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域性景观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大运河济宁段的历史与运河景观状态进行了回顾,总结出现阶段存在的相关问题。随后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解读,得出了相应设计启示,总结出国内外大运河公园在景观中的可借鉴之处与现存问题,为后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方向。以运河文化的应用为切入点总结出运河公园景观应用中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表达手法和设计要素,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济宁运河湿地公园的较为完整的景观设计策略。最后以济宁市运河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为实践案例,将上述运河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设计目标和整体布局构思应用于济宁运河湿地公园的总体景观设计,打造出一处集生态、人文、科技于一体的湿地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