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1995年以来大戟属(Euphorbia)植物中曼西烷类二萜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论述了滇产大戟属植物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第三章论述了滇产大戟属植物匍匐大戟(Euphorbia prostrata)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一章中,我们对1995年以来文献报道的128个大戟属(Euphorbia)植物来源的曼西烷类二萜进行了综述,详细列举了该类二萜化合物的结构、名称、植物来源、亚型结构分类和生物活性。第二章中,我们对蒿状大戟(E.dracunculoides)的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蒿状大戟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地区,自1993年以来,无文献报道其化学成分。综合运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MCI和RP-18中压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其70%丙酮水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共得到72个单体化合物(51个为二萜),其中32个为新化合物,包含1个新骨架二萜,29个新二萜和2个新三萜苷。其中Euphordraculolide A(1)为惕格烷型(tigliane)二萜经C-4–C-5位的逆羟醛缩合(Retro-aldol)反应断裂开环生成C-5位为醛基的产物,醛基再进一步氧化成羧基后与C-14位羟基发生分子内酯化作用,形成含有α,β-不饱和-δ-内酯结构的新骨架二萜。Euphordraculoin A(2)为新的tigliane型二萜,euphordraculoins B和C1–C6(3–9)为新的千金烷型(lathyrane)二萜,euphordraculoins D–X(10–30)为高度氧化的曼西烷类(myrsinane)新二萜,euphordraculoins Y and Z(31,32)为新的齐墩果烷型(oleanane)三萜苷。其中,4–9为首次报道的千金烷型二萜C-17位糖苷,31–32为首次报道的齐墩果烷型三萜鼠李糖苷。已知化合物(33–72)的结构类型涉及单萜、二萜、三萜、生物碱、香豆素和其他酚酸类。所有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51为首次报道其13C-NMR数据,58和59为首次从植物资源中获得,60,61,63–65和69为首次从大戟属(Euphorbia)中分离得到。我们对分离得到的部分二萜和三萜类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两个对HL-60(人白血病细胞)、SMMC-7721(人肝癌细胞)、A-549(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SW480(人结肠癌细胞)五种细胞株有中等强度细胞毒活性(IC50=8.0934.33μM)的二萜(33和34)。第三章中,我们对匍匐大戟(E.prostrata)的全株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匍匐大戟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Euphorbia)草本植物,别名铺地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等地区,至今为止,仅有2篇文献报道了其化学成分。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及现代波谱学方法从匍匐大戟全株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脂部位分离鉴定了13个单体化合物,化合物类型包括脑苷脂、单萜、三萜、蒽醌、黄酮、香豆素等,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