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实践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大量的实践,学生才能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并非几本教材的简单传授就能提高学生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水平的。因为传统智力观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英语教学应以语言智能为核心,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活动乏味单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知识观。由此,我们得面对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面向所有学生,并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个性化地进行教学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与意义,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英语课中遇见自己、发挥所长、喜欢学习并对学习保有持久力。这些问题都迫切地需要得到解决。本文主要基于全语言教学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何影响?2)小学英语教育戏剧范式的应用对学生英语学习技能有何影响?本文以C市B小学一年级2个班级的学生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前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对实验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教育戏剧范式,通过半年的实践研究,随后进行后测问卷调查与能力测试,随之将成绩输入电脑,用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用到了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半年前后在课堂上应用教育戏剧范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对学习技能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访谈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式,本人对C市B小学一年级2个班级的学生和C市李肖蕾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C市教研员进行了访谈。在进行课堂教学和研讨时,工作室的老师们对研讨课堂进行相关的课堂观察和研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运用情况,探讨了在C市应用和推广教育戏剧范式的可行性和价值所在。当前运用于英语常规课堂的困难有: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实操中机械运用、课堂掌控等。通过研究发现,在小学英语常规课堂中应用教育戏剧范式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听说读等方面大大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通过在低年级段的摸索和探究,也给C市的其他老师提供了更多实践的信心与可信度,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所摸索出来的案例大大降低了操作应用难度。鉴于本人平时工作量较大,实验时间较仓促,问卷与访谈样本数量较小,且没有涉及其他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市的老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教育戏剧范式的应用还不够成熟与宽泛,主要集中在几种常用范式。总之,本研究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其他文献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原有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现在仍在用)的制约,物理教学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成绩。老师在教学中更多考虑的是“考什么?教什么?如何教”的
介绍了非二进制Turbo码的编码器结构,详细分析了逐符号对数MAP译码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RS-Turbo级联码方案,该方案包括一个RS(255,239,8)外码和一个非二进制Turbo内
大面积混凝土原浆金刚砂地面一次成型,为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控制成型地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在优化设计,改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及加强养护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嵩口古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至今留存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和历史遗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对嵩口古镇综合价值特色和现状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将整体性保护策略贯穿于规
以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理念为视角,具体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例,构建一种新型协同创新数学课程体系,探索一些适应培养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和方式。
单通道混合信号分离是盲源分离(Blind Source Separation,BSS)的一种,是目前信号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盲源分离是在先验信息极少,并且信道不明的情况下,根据已知的观测信
基于结合形变势的K-P(Krnig-Penney)理论框架,对应变Si1-xGex/(100)Si材料电子有效质量(包括导带能谷电子纵、横向有效质量,导带底电子态密度有效质量及电子电导有效质量)
现代化装备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其结构也随之越来越复杂,导致装备维护和管理工作困难重重,工作量和复杂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装备故障诊断问题,因引起故障的因素多样化,
以石灰性潮土为供试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种植,研究小麦秸秆和猪粪施用对两茬樱桃萝卜植株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对土壤肥力性状的当季效应与后效。结果表明,秸秆施用显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