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线莲中核苷类物质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her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以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核苷类物质为主线进行课题的研究。应用LC-ESI/MS法分析金线莲中的核苷类物质;建立了一种以正丁醇-甲醇-水为溶剂系统的高速逆流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猴头菇中核苷类物质腺苷。本研究为中药材中核苷类物质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论文共分为3章:
  1、LC-MS法分析野生、种植和组培3种金线莲全草中的核苷类物质
  采用HPLC-ESI/MS法对野生、种植和组培三种金线莲中的核苷类10种成分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20mmol/L乙酸铵水溶液,B-甲醇;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南靖组培、永安种植、野生这三种金线莲药材中均含有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胸苷和腺苷,三者中核苷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2.2013mg/g、1.8568mg/g和1.6639mg/g。经Friedman检验,显著性P值大于0.05,尚不能认为野生、种植、组培三种生长方式的金线莲药材中的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不同。
  2、不同种植时间金线莲全草以及不同来源金线莲叶子和根茎中核苷类物质的研究
  采用HPLC-ESI/MS法对3月龄、6月龄、8月龄的金线莲全草以及6种来源金线莲叶子和根茎中核苷类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A-10mmol/L乙酸铵/0.5%乙酸水溶液,B-甲醇,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显示,本研究所用金线莲均含有胞嘧啶、尿嘧啶、胞苷、次黄嘌呤、2-脱氧胞苷、尿苷、腺嘌呤、肌苷、鸟苷、2-脱氧鸟苷、胸苷、腺苷和2-脱氧腺苷13个核苷类物质。3月龄、6月龄、8月龄金线莲全草中核苷类物质的总含量依次为1.819mg/g、1.549mg/g和1.487mg/g。经Friedman检验,显著性P值大于0.05,尚不能认为种植月龄分别为3个月、6个月、8个月的金线莲药材中的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存在显著不同。药材叶子和根茎中核苷类物质的含量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尿嘧啶、2-脱氧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2-脱氧鸟苷、胸苷和2-脱氧腺苷的显著性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胞苷和腺苷的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胞苷和腺苷在金线莲叶子和根茎中分布不同。
  3、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猴头菇中的核苷类物质
  应用HSCCC分离制备猴头菇中的核苷,对两相溶剂系统的组成和HSCCC的分离参数进行优化,确定最适宜的溶剂系统为正丁醇-甲醇-水(6∶1∶9),流速为1.2ml/min,头-尾洗脱模式;转速为800rpm,柱温为40℃,检测器波长为254nm。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猴头菇中的核苷类成分,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后得到Ⅲ单一成分,经UV、IR、MS、NMR结构鉴定,确定Ⅲ为腺苷。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PL)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与抑制肌成纤维细胞(MFB)活化的相关性。  方法:(1)采用TGF-β1诱导NIH3T3细胞形成体外MFB活化模型,应用RT-PCR检测Col-I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Col I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α-SMA(MFB标志物)、p-Smad3、Smad3、p-Erk和Erk等蛋白表达变化;(2)C57BL/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两药联合以及17-AAG联合FW-04-806用药抑制HER2阳性乳腺癌BT-474、MDA-MB-453细胞增殖的作用;(2)通过ComPusyn软件计算Ganetespib联合FW-04-
学位
目的:探讨FW-04-806协同Ganetespib体外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Ganetespib单药、FW-04-806单药及其联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HL-60、Bcr-Ab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和耐Imatinib的K562/G01的增殖抑制作用;(2)ComPusyn软件探究FW-04-
学位
近年来,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获得的纳米粒子,成为材料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复合纳米材料是在对单一的纳米粒子有着初步的研究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的纳米材料的缺陷,有些复合纳米材料比单一的纳米材料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铂纳米粒子(PtNPs/GO)复合材料的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研究了一些分子物质与该复合材料的作用机制,并且通过该机制建立了不同的逻辑门。
学位
目的:  化学疗法是临床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原发和继发耐药是肿瘤化疗失败的根本原因,克服耐药是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关键。MDR形成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由mdr1基因扩增而使其产物P糖蛋白(P-gp)过度生产;②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③DNA修复机制增强;④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1]。尽管MDR产生机制复杂,但由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
目的:研究姜黄素衍生物C086与紫杉醇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  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086和TPX分别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C086与TPX同时作用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ComPusyn软件分析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2.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086联合TPX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3.Weste
学位
荧光金属纳米团簇,尤其是金纳米团簇,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备受关注。研究者们利用模板法、单分子层保护法或配体蚀刻法,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护剂或模板分子制备出了高量子产率、水溶性好、发光颜色可调的金纳米团簇。虽然金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已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的金纳米团簇的荧光量子产率均不高(一般小于10%)。因此,寻找合适的配体分子用于高荧光量子产率金纳米团簇的制备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
作为新兴的发光纳米材料,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Dots)不仅成本低廉、易于合成和功能化,还具备了良好的光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化学惰性和细胞低毒性等特点。然而,现有的许多C-Dots往往量子产率(Quantum Yield,QY)较低,因此提高QY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多数C-Dots表现出激发波长依赖的发光特性,非依赖激发波长的量子点仍然较少见。当前表面阱参与C
学位
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其理想的晶格结构和独特的光学、表面、机械、电学及热学性质在生物和化学传感器、储能器件及复合材料等诸多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开发基于氧化石墨烯材料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并将其用于生物及化学检测。利用氧化石墨烯能够作为支撑载体,有效猝灭荧光的特性(染料分子、量子点及上转换纳米材料)结合相关生物分析技术
海洋真菌作为海洋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潜力开发及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深海产油脂真菌的发酵工艺优化和富硒、富铬酵母的筛选,旨在获取真菌产油脂的最佳发酵工艺,以及筛选出有机硒、有机铬含量较高的功能性酵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本论文共分为3章:  1、深海产油脂真菌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在课题组前期筛选出来的3株产油真菌(Aspergillus niger E1,Asp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