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翻译理论家纷纷把篇章语言学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这主要取决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特质:篇章语言学科和翻译学科都需要从高于词和句的层次上,也就是说从语篇的角度来准确地描述语境,这跟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认为对翻译研究和评价应集中在词汇和句子的层面上的观点截然不同。运用篇章语言学,人们趋向于把语篇作为翻译单位来进行翻译研究。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语篇衔接理论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作为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也被翻译学者们普遍关注。衔接手段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文章论著都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衔接手段的研究,很少对具体译文的衔接手段展开全面、系统的比较与分析。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们对衔接手段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他们对于衔接手段的认识和分类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对衔接现象的理论建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1976年,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他们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这也是被广泛承认和使用的分类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衔接手段的处理往往比较复杂。对衔接手段翻译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的好坏。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从语篇衔接手段的角度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的三个汉译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对比研究,从大量实例对比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衔接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和指导。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方法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对语篇语言学、语篇与翻译的研究状况及对《简·爱》的汉译本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衔接的概念和分类,并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第四章是对《简·爱》的汉译本进行具体的译文比较。主要是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几个方面对这三个汉译本的衔接手段进行比较研究。第五章是结论。总之,本文选取了英国文学名著《简·爱》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三个汉译本之间的衔接手段的异同,且和原文对比,具体了解在汉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原著的语篇衔接问题是如何把握和处理的,归纳出英汉衔接的差异性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今后的英文小说汉译的衔接处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