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三个汉译本的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ao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外翻译理论家纷纷把篇章语言学所取得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研究,这主要取决于两者共同具有的特质:篇章语言学科和翻译学科都需要从高于词和句的层次上,也就是说从语篇的角度来准确地描述语境,这跟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模式认为对翻译研究和评价应集中在词汇和句子的层面上的观点截然不同。运用篇章语言学,人们趋向于把语篇作为翻译单位来进行翻译研究。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语篇衔接理论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作为篇章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成果也被翻译学者们普遍关注。衔接手段在翻译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文章论著都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研究。但大部分研究都局限于对某一衔接手段的研究,很少对具体译文的衔接手段展开全面、系统的比较与分析。随着篇章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们对衔接手段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他们对于衔接手段的认识和分类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对衔接现象的理论建设作出了最大的贡献。1976年,在其合著的《英语的衔接》一书中,他们将衔接手段分为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五类,这也是被广泛承认和使用的分类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篇衔接手段既有相似又有差别,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衔接手段的处理往往比较复杂。对衔接手段翻译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的好坏。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Halliday & Hasan)的衔接理论为基础,从语篇衔接手段的角度对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的三个汉译本进行系统地分析对比研究,从大量实例对比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衔接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和指导。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方法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对语篇语言学、语篇与翻译的研究状况及对《简·爱》的汉译本的相关研究。第三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衔接在语篇翻译中的重要性,衔接的概念和分类,并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第四章是对《简·爱》的汉译本进行具体的译文比较。主要是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这几个方面对这三个汉译本的衔接手段进行比较研究。第五章是结论。总之,本文选取了英国文学名著《简·爱》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理论阐述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三个汉译本之间的衔接手段的异同,且和原文对比,具体了解在汉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对原著的语篇衔接问题是如何把握和处理的,归纳出英汉衔接的差异性对于翻译的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今后的英文小说汉译的衔接处理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快速阅读是一种本能,是一种人人都有潜力掌握的技巧,关键是需要经过良好和专业的训练。以往的快速阅读培训无外平两种方式:一是参加速读培训班,由老师教授学员们进行训练;二
期刊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员工建言对促进组织学习,促进组织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和促进组织创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运营中相关问题的建言已经逐渐被认为是影响组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大发展的时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研究型大学
针对港口装卸行业具有作业机种多、作业货类杂、多工种多环节立体交叉作业等特点,为了抑制危险因素,通过对员工违章行为和企业阶段安全文化的剖析,采用违章记点作为约束员工失信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对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给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家教育部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于2003年
随着跨文化传播问题的日益突显,尽快提升整体的跨文化传播水平也迫在眉睫,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需要。广告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传播者以及传播对象双
<正>社会危险性条件是刑事诉讼中一般逮捕必须具备的条件,也是逮捕诸多条件中具有相当张力的一个条件。对社会危险性的审查裁量是对未来客观行为可能性的一种主观预判,具有较
第三方支付是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的一个新兴行业,具有应用的广泛性、行业的新兴性和支付的可信性等特点。随着国家管理办法的出台,在未来发展中行业将更加规范、市场管理将
大肠癌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居世界第五位,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中医药通过对大肠癌病因病机的研究,在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思想的指导下,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