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酸度AG代替pH的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1999年荷兰科学家Henk Von Lubeak提出的酸度AG的基础上,对酸度AG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系统探讨,推导出了有关酸度AG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酸度AG的测定方法。同时全面总结了pH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发现用pH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酸碱性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并以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中学化学(初三、高二)教学中采用轮组法进行了酸度AG代替pH教学实验和在高一化学中开展了“溶液酸碱性表示方法研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表明,用酸度AG代替pH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酸碱性具有pH的一切优势,克服了pH带来的所有不足,用酸度AG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酸碱性大小,符合人们认知逻辑,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有许多明显的优势。因此,建议今后在化学学科及其教学中用酸度AG代替pH表示物质在溶液中的酸碱性。提出了在化学教学中用酸度AG代替pH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其他文献
<正> 陈某某,男,45岁,1987年,12月19日初诊.主诉:右眼视物朦胧伴眼前出现如梨状一个黑影,已周余,无痛、痒、红,眼外观正常、平时视物时有花雾不清,干涩,夜梦多,难入睡,头晕腰
21世纪初,基础教育和大众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把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摆到了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母机,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