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及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检测慢性心衰患者心肌运动力学特征及左心室功能提供可靠的指标。方法病例组: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慢性心衰患者,共79例。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标准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6~58岁,平均年龄(48.8±5.8)岁;心功能Ⅲ级组26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3例,年龄47~60岁,平均年龄(52.2±3.5)岁;心功能Ⅳ级组21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47~58岁,平均年龄(48.0±6.9)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性15名,女性13名,年龄43~59岁,平均年龄(51.4±4.8)岁。结果(1)Tei指数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ei指数随心功能降低,逐渐增大。(2)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在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Ⅳ级组与健康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0.01)。(4)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健康对照组及心功能Ⅱ~Ⅳ级组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心底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正相关(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心尖水平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P均<0.01),且前壁相关性最好。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组间比较,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功能逐渐降低,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短轴切面各节段室壁的旋转角度减小,而Tei指数逐渐增大。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与Tei指数呈负相关。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与Tei指数可以对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力学运动的改变和左心室功能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