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劳动力丰裕国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结构与要素禀赋理论的预测基本一致——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进口产品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大量出口在我国就业岗位的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我国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同时,贸易结构却随着经济发展表现出升级的趋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低级贸易结构可能引致金融危机的理论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使得“加速推进贸易结构升级”的观点对我国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贸易结构变动的就业效应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本文正是将该问题作为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1992年至2002年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化进行测量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变化偏差分析方法对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至2002年我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结构变化不利于我国的就业。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导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写作目的进行阐述;第一章对贸易与就业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本文的实证分析框架,包括投入产出模型和结构变化偏差分析模型;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利用2002年各工业部门人均资本指标将所有工业制成品分为资源密集品、劳动密集品和资本密集品三类,在考察1992年至2002年三类产品贸易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测算各部门进出口对劳动力使用的影响,并以此数据为基础对贸易结构变化引起的就业效应进行偏差分析,得出贸易结构变化对就业影响的量化结果,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