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大气具有全球流动性,污染的范围广,因此大气污染问题一直普遍地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气SO2污染对人类的健康以及动、植物的危害极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对电力行业尤其是燃煤电厂采用有效地脱硫工艺对于控制我国SO2气体排放总量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炉内喷钙脱硫技术,其脱硫效率只有30%~50%,脱硫效率和吸收剂利用率均较低。于是,如何提高该法脱硫效率和吸收剂的利用率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炉内喷钙和尾部增湿活化成套脱硫工艺是实现上述双重目标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能显著提高脱硫效率和吸收剂利用率。由于我国对这项技术还未完全掌握,对其机理和工艺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课题从理论上对石灰石脱硫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在管式沉降炉上进行了石灰石脱硫试验,考察了温度、停留时间和钙硫摩尔比Ca/S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钙利用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脱硫率达41.2%及钙利用率达12.49%的最适宜工艺条件。还通过建立增湿活化固硫试验装置,来研究装置的工艺特性对装置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增湿固硫机理。按照正交试验原理选取H2O/CaO、Ca/S、烟气入口温度、SO2浓度和停留时间五个工艺参数作为因子,以装置的脱硫效率作为考核指标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因子对指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H2O/CaO、Ca/S、SO2浓度、烟气入口温度和停留时间。 研究结果是石灰石的热解试验中,最大的热解率为91.62%,其反应温度为1050℃,停留时间为1.2s;炉内喷钙脱硫试验中,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运行工况条件为:温度为950℃、Ca/S为3.3、停留时间为1.5s,此时脱硫率可达41.2%,钙利用率为12.49%;在尾部增湿实验中,停留时间与烟气入口温度在本次试验中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较小。脱硫效率随着H2O/CaO、Ca/S、SO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H2O/CaO=10、 Ca/S=2.5, SO2初始浓度为1400mg/Nm3时为试验的最佳值。 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将炉内喷钙脱硫尾部增湿活化成套脱硫技术应用于锅炉上进行工业应用。实际应用脱硫工艺考核试验,测得脱硫效率为75%左右。进一步证明了炉内喷钙脱硫尾部增湿活化成套脱硫技术优越的性能和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