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欺诈的认定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默能够构成欺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沉默如何构成欺诈则存在诸多争议。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对沉默欺诈的规定过于笼统,且对沉默欺诈有重大影响的告知义务本身在认定上就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结合学界的观点和法院的判例,以期从中归纳总结出沉默欺诈的认定标准。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介绍并分析了学界对沉默欺诈的定义,其次分析了沉默欺诈制度存在的法理基础,最后从一则法院判例和学界对沉默欺诈构成要件的不同意见引出沉默欺诈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即我国对沉默欺诈的规定过于笼统,在实践中,法官对该类案件的认定标准不一。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沉默欺诈的构成要件入手,对沉默欺诈进行细化规定。第二章阐述了沉默欺诈的前提要件,即沉默欺诈原则上以告知义务未履行为前提,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沉默欺诈不以告知义务未履行为前提,而是要满足其他特定的要件,但只适用于个案。既然沉默欺诈原则上应以行为人对告知义务未履行为前提,则告知义务的界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重点论述了告知义务的来源以及告知义务的相关考量因素。第三章阐述了沉默欺诈的主观要件,即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应为故意。该章介绍了沉默欺诈主观故意的内涵。第四章阐述了沉默欺诈的因果关系要件,即沉默行为与合同订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欲构成沉默欺诈,要求须告知的内容应达到足以影响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且相对人并非基于其他原因作出意思表示,即无论是否告知该重要事实,相对人都会作出相同的意思表示。第五章阐述了沉默欺诈的抗辩事由,即相对人是否明知或应知沉默的内容,主要论述了该抗辩事由成立的理由及如何认定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有相当一部分过去认为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言现象,其实并非是名词临时代理动词职务的“活用”,而是该词的动词初义或兼类词动词义的“正用”。在古汉语的教学和研究中,应始
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在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系统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涉法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
海绵城市是近年城镇化建设中着重发展的对象城市,由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共同决定推出的城市规划。由于海绵城市被提出的周期较短,当时还处于理论的探索阶段,离真正实行尚有一些
近十几年来,人们利用信息技术生产和搜集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无数个数据库被用于商业管理、政府办公、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等,这一势头仍将持续发展下去。于是,一个新的挑战被提
机载平台上的卫星通信天线是机载航电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对机载低剖面卫通天线进行了分类,指出了不同天线形式的优缺点;回顾了国外典型产品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国内在机
本文就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等,分析了城市重金属污染程度,并确定了重金属污染源的分布区域。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为新时代中央企业巡视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电信集团党组将全面贯彻中央巡视工作方针和《规划》各项要求,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正>党的十九大对深化政治巡视作出新部署,为巡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遵循。近期,党中央制定出台巡视工作规划,对今后5年巡视工作进行具体谋划部署,体现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