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adva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良好的热稳定性、较高的机械强度等特点,在废水废气处理、电极材料、生物载体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用于制备碳材料的原料主要是石油、煤炭等化石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利用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化石资源消耗量增速减缓,可再生资源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迫在眉睫。近年来,生物质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资源,价格低廉、储量巨大、对环境友好,开始被广泛关注。通过不同方法如热分解法、微波炭化法、水热法等,可以将生物质中的大量碳元素转化为富含活性官能团、比表面积大、具有微孔结构的功能化生物质碳材料,并广泛应用于废水废气吸附和超级电容器领域。水热炭化法作为一种温和的炭化方法,相较于高温炭化法,具有处理设备简单、废弃生物质中碳元素固定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已经被证明可以将生物质转变为高功能化碳材料。玉米秸秆和梧桐叶作为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生物质,其不适当的处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是对生物质资源的浪费。本文以玉米秸秆芯和梧桐叶为碳源,通过水热法和KOH活化法制备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并用作六价铬废水吸附剂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以玉米秸秆芯为碳源,利用水热法进行炭化,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碳材料为几百纳米的炭微球,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石墨化,对六价铬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为1.182 mg/g;利用PVP修饰的水热碳材料为类球形,表面粗糙,比表面积更大,因此拥有更大的吸附效率,吸附容量达到2.264 mg/g;将水热碳材料经过KOH活化后,得到了表面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的物质,且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利用得到的多孔碳材料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为0.5 A/g时,多孔碳材料电极具有最大的比电容量,达到315.5F/g。并且在电流密度为20 A/g时,多孔碳材料电极具有优良的循环特性,循环2000次后仍有81.8%的比电容被保留;以梧桐叶为碳源,利用水热法进行炭化,制备出了粒径为1-3μm生物质炭微球,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石墨化。通过对六价铬离子吸附效果研究发现,梧桐叶水热碳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利用KOH活化法对梧桐叶生物质碳材料进行活化,得到具有更高石墨化程度的物质,其表面具有蜂窝状微孔结构,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表现出优良性能。电流密度为0.5 A/g时,多孔碳材料电极的比电容量为365 F/g;电流密度为20 A/g,经过2000次循环后91.7%比电容被保留,表现出了良好的循环性能。
其他文献
因中职幼教专业的办学在现阶段中幼教师资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极大地补充了这一专业人才领域的不足,但其因受中职办学条件的制约,中职幼教专业教师资源一直良莠不齐,诸多问题
对吸水率不同的蒸压粉煤灰砖进行了冻融试验,分析吸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对蒸压粉煤灰砖抗冻性能的影响,得出砖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和强度损失随着砖吸水率增大而增加。建议蒸压粉
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问题的发现、解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模型建立和求解,可以解决很多现实生活中较为复杂的工程或实际问题。然而建模思想的建立与培养需要漫长的
比较了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水解木聚糖制备低聚木糖的效果 ,并在 1 0L酶解罐中研究了搅拌速率和酶解时间等因素对木聚糖酶水解的影响 ,优化了酶解工艺条件。当木聚糖质量浓度
<正>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前提基础,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互相促进,从而使中学语文课堂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
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地提高,从而促进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例如舞蹈。舞蹈在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内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人民用语言无法表达
最近,网易考拉和中消协还有雅诗兰黛中国公司这场大戏,真是很精彩。先是中消协发布了 2017年“双11 ”网络购物调查体验情况通报会。其中,“海淘”商品涉嫌仿冒较多,包括淘宝
报纸
消杀整体滚动年度销售额50余亿元,消杀市场整体自然年度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1.5%,相比于2013年,2014年整体消杀市场有所波动。但从近几年行业发展趋势、消费者居住环境提升及
<正>家族纠葛,派系之争,花钱贿选,搅局告状……在过去每三年一次的农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作为一名县区级党委负责人,我深刻意识到不扭正村"两
从3.8Ga到0.543Ga,中国前寒武纪地壳经历了从陆核孕育、陆块形成、古大陆的汇聚和裂解等至少7次重大的地质事件和演化阶段。与地壳演化阶段相适应,在不同演化阶段形成了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