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特’(Actinidia eriantha cv. White)是从野生毛花猕猴桃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抗坏血酸(AsA)水平极高。本文以‘华特’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20℃,1℃)对采后果实贮藏品质、AsA合成和再生代谢以及糖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低温贮藏有效地降低了果实呼吸速率及失重率,改善了果肉的色泽;减少了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降低了果实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效地延缓了果实软化与成熟衰老进程。2.‘华特’果肉和中轴通过AsA的合成和再生共同维持了果实内的高AsA含量。其中,AsA合成关键酶L-半乳糖内酯脱氢酶(GalLDH)对果肉和中轴AsA的积累均起重要作用。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是果肉AsA再生的关键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和DHAR共同维持中轴AsA的氧化还原状态,是中轴AsA再生的关键酶。与中轴相比,果肉含有更高的GalLDH和DHAR活性,这可能是果肉高AsA含量的主要原因。酒石酸(TA)含量与T-AsA含量显著负相关,但TA是否为‘华特’果实AsA的降解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低温贮藏较常温维持了果实果肉和中轴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MDHAR、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并且保持了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AsA/DHA、 GSH/GSSG比例,但低温降低了GalLDH活性。这表明在低温条件下,‘华特’果肉和中轴的AsA-GSH循环对缓解AsA的流失起重要作用。3.‘华特’果肉和中轴均以积累已糖为主,两者总糖含量相近,但在糖的分配上存在差异,特别是中轴的蔗糖极显著高于果肉。果肉和中轴内淀粉及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淀粉伴随着淀粉酶活性的升高迅速水解,果糖和葡萄糖快速积累,而蔗糖含量逐渐下降。果肉和中轴糖含量的变化和差异是蔗糖代谢酶协同作用的结果。果肉和中轴均以分解方向酶活性为主,即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远高于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不利于蔗糖的积累。果肉内相对高的转化酶(AI和NI)活性和低的SPS活性可能是导致其蔗糖含量极显著低于中轴的重要原因。低温贮藏有效降低了淀粉酶、A、NI、SPS和SS活性,从而延缓了果肉和中轴内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缓解了蔗糖和淀粉的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