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饮食习惯的改变、治疗的经济负担等均可使糖尿病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精神症状。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对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代谢调节及治疗等方面产生显著而复杂的不利影响。抑郁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相互关联的。糖尿病合并抑郁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抑郁主要责之于肝脏,肝主疏泄,情志失于调畅,首先犯肝,“消渴之病,则独责肝而不责肺金。”肝郁日久,易从火化,消损阴精,这是消渴病的主要成因之一临床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相关因素及证型分布规律调研目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糖、脂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上。这些并发症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抑郁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项主要的和重要的相关合并症,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本课题尝试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入手,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候,为合并抑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就诊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及糖尿病人临床观察表,进行病例采集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身高、家族史、既往史等,并测量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根据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及非抑郁组,研究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将抑郁组患者按中医证候分为肝胃郁热证、肝气郁滞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肾精亏虚证5种证型,比较各证型出现的概率,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糖尿病家族史、病程、并发症、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睡眠时间、血脂、脂肪肝、糖化血红蛋白、HS-CRP、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2)肝功能、饮酒史、冠心病病史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发生没有影响;(3)抑郁组患者各证型间有统计学差异,以肝郁脾虚证的抑郁评分最高,肝气郁滞证次之。结论:(1)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高危人群为:a.女性b.中年人c.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脑力劳动者d.‘未婚或丧偶e.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f.高血压病史g.吸烟史h.体重指数超标。(2)中年女性,尤其是单身、文化程度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在病历资料收集基础上应补充SDS量表的评定,早期给予心理上的疏导。(3)肝郁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滞证较为多见。中医中药已经显示出在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上的优势,尤其是在疏肝健脾方药的应用上已经积累一定经验,以达到防和治的目的。(4)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要加强自身管理,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足够的睡眠,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部分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血尿酸、肝脏B超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上述可逆因素尽量管理至达标,以降低抑郁评分,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