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2-二氯乙烷(1,2-DCE)为工业上常用的有机溶剂之一,主要用于粘合剂、溶剂和氯代烃的生产,高浓度接触1,2-DCE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是其主要病理改变。目前,亚急性1,2-DCE中毒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劳动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但其引起的脑水肿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探讨ERK1/2信号通路在1,2-DCE中毒性脑水肿致MMP-9表达上调中的作用,为揭示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的可能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方法:采用静式吸入方式建立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水肿实验动物模型。将40只昆明种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1,2-DCE染毒1d、2d和3d组,以1.2mg/L1,2-DCE暴露浓度每天染毒3.5 h,分别染毒1d、2d和3d,观察小鼠中毒症状,染毒结束的次日处死小鼠,快速取血和脑组织,分离血清。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MMP-9、Occludin和ERK1/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并进行脑组织病理观察和血清IL-1β含量检测等。 结果:1、染毒3d组小鼠出现典型脑中毒损伤性行为学表现,染毒2d和3d组小鼠脑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组织病理观察可见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间质疏松、细胞核周围腔隙增宽和胞浆淡染,并伴有细胞胞体的肿胀和边缘模糊,对照组和染毒1d组的小鼠脑组织中未见上述病理改变。此外,染毒2d和3d组小鼠脑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P-9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各组小鼠脑组织ERK1/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染毒3d组小鼠脑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染毒3d组小鼠脑组织c-Fo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升高(P<0.05),此外,随染毒天数的增加,c-Jun和NF-κB的P6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各组间NF-κB的P50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染毒3d组小鼠血清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AP-1和NF-κB的活性亚基(c-Jun和P65)表达增强是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中的早期事件,可导致MMP-9表达水平上调,进而破坏血脑屏障,成为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的主要机制之一。血液中IL-1β水平升高和脑组织中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不是亚急性1,2-DCE中毒性脑水肿形成中的早期事件,也不是引起MMP-9表达水平上调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