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法和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的化学发光法都要求分析物必须发荧光,而自身具有荧光的物质并不多,这就限制了用荧光法或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直接测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光化学诱导荧光和光化学诱导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运而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文献中已有许多报道,然而它们的主要缺点是选择性比较差,在应用于生物样品等复杂物质分析时必须同高效的分离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或毛细管电泳等联用,或者同特异性分子识别,如抗体、配体、适配体或分子印迹等结合。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荧光剂化学发光体系,因其具有高发光量子产率已成为测定微量过氧化氢或荧光物质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在TCPO化学发光反应中常常使用咪唑作为化学发光反应的增强剂。我们在研究中偶然发现,当咪唑存在时,光化学诱导产生的荧光产物由于结构的变化,在短波长位置会出现一个新的较强的荧光峰,两个荧光峰的波长差高达135nm。更有兴趣的是长波长下的荧光峰随着荧光物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而短波长下的荧光峰却随着荧光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发现为提高光化学诱导荧光法的选择性及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带来新的可能性。另外在文献报道中光化学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大都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分析效率较低。考虑到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荧光剂化学发光体系是一种稳定的慢发光反应,发光时间较长,这为设计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检测速度、低检出限、低成本的分析方法提供了可能。它的试验成功将在临床疾病控制、环境监测、食品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全文由两章组成:第1章:综述分别介绍了光化反应的原理、应用及装置,光化学诱导-荧光检测和光化学诱导-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装置,以及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第2章:研究报告研究了药物的光化学诱导荧光分析和药物的高通量光化学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本章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1.维生素K1的光化学诱导荧光分析维生素K1自身不具有荧光,不能用荧光法直接测定,因此本实验借助光化学诱导反应,建立了光化学诱导荧光检测分析法(PIF)来测定其含量。该方法基于本身不发荧光的维生素K1经紫外光照后转化为具有高荧光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可用荧光法直接测定。试验中发现咪唑存在时,维生素K1的光诱导荧光光谱有很大变化,除465nm处的峰外,在330nm处出现一新的发射峰,且两处的荧光峰强度则随维生素K1溶液浓度增加而分别增大和减小。实验测得在0.1~10.0μg/mL范围内,维生素K1溶液浓度与荧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μg/mL(3δ法),平行测定11次1.0μ.g/mL维生素K1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维生素K1的光化学诱导荧光检测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准确度、基体干扰少及操作简便等优点,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2.磺胺嘧啶的光化学诱导荧光分析磺胺嘧啶是一种典型的磺胺类药物,自身不发荧光,不能用荧光法直接测定。基于此,本实验借助光化学诱导反应,建立了磺胺嘧啶的光化学诱导荧光检测分析法(PIF)。将本身不发荧光的磺胺嘧啶溶液经一定紫外光照后转化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可用荧光法直接测定。实验研究了光照条件、溶剂、酸度及增敏剂等多种因素对荧光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5-5.0μg/mL范围内,磺胺嘧啶溶液浓度与荧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6μg/mL(36法),平行测定11次1.0μg/mL磺胺嘧啶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操作简便快速,大大扩展了荧光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该法用于实际样品磺胺嘧啶片剂和人血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3.快速高通量检测双嘧达莫的化学发光体系的建立本实验建立了一种快速高通量检测双嘧达莫含量的过氧化草酸酯类化学发光分析法。使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H2O2)-荧光剂(双嘧达莫)-咪唑化学发光体系,于SynergyTM2SLD化学发光微孔板检测仪中直接测定双嘧达莫含量,并用化学发光强度的积分值定量。研究了该体系在不同溶剂介质中的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并以阵列图的形式呈现该法的重现性;同时对影响化学发光响应信号的各种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3.3×10-9~1.7×10-6g/mL范围内,双嘧达莫溶液浓度与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10-9g/mL(3δ法),对3.3×10-8g/mL双嘧达莫溶液平行测定11次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该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低检出限、试剂用量少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实现高通量、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用于人尿液和血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4.维生素K1的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由于维生素K1自身不发荧光,不能用化学发光法直接测定。因此本实验借助物质的光化学诱导效应,建立一种高通量光诱导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K1含量。维生素K1溶液先经紫外光化反应转化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进而用双(2,4,6-三氯苯基)草酸酯(TCPO)-过氧化氢(H2O2)-咪唑化学发光体系,于SynergyTM2SLD化学发光微孔板检测仪中测定其化学发光强度,并用化学发光强度的积分值定量。实验中对可能影响检测信号的多种因素进行优化,并研究了咪唑对维生素K1光诱导化学发光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7×10-9~3.3×10-6g/mL范围内,维生素K1溶液浓度与光诱导化学发光强度成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2ng/mL(3δ法),对1.0×10-7g/mL维生素K1溶液平行测定11次得出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出限低、试剂用量少并且自动化程度高,适于高通量、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用于实际样品维生素K1注射液和人血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该法的试验成功还可大大扩展化学发光检测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