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83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与窗口期。在宏观经济财政政策与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惠及生态环境保护中,如何跨越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的重要关口来补齐生态民生短板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纵深发展绘就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时间表和制度路线图,这一根本保障成为了现实生态实践中最新的突破口和发力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建设生态文明”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再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演进,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革新,可以看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简单的字词削减修补,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夙夜在公责任意识的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可持续性制度计划中不断深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生态现代化建设转型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成果。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实践经验累积而成,集中体现在坚守人民立场、出台制度法规和学习国际治理三个维度。当然,若想实现从生态自觉到生态自信的大幅转变,最本质的是需要全民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醒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自信,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的绿色行动来协调社会与自然文明间的真正耦合关系,形成自然界中有我,我心中有自然的生命共同体。为此,文章首先在绪论部分通过中西方生态文明对比交代了研究现状、逻辑结构和创新不足,之后从定义解析、理论基础和新时期与新时代两个不同阶段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综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出发点,为后续写作做好前期准备。第二章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概念论析与理论探源,重点区分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涵义,指明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制度思想和毛泽东生态制度萌芽思想。第三章是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要梳理剖析了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初步构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改革探索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发展,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思想实践推进中勾勒出清晰发展脉络。第四章是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回答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的纵深大推进,并从科学思维层面揭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中的经典论断与核心理念。第五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从人民立场是主线、制度法规作准绳和国际治理为镜鉴三个层面总结探寻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所形成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各国构建生态文明共同体提供中国治理方案和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小电位差,是煤气工程必不可少的电气安全措施.介绍了等电位联结的原理、作用及其分类,进一步讨论了等电位联结在煤气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等电位联结
腮肾炎是对鳗鱼危害较大的疾病。该病流行期较长,从12月开始,一直至翌年5月份都可发生,小规格鳗种在越冬期患该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大规格鳗种比小规格鳗种发病迟一些,一般在2—
【内容摘要】:本文从魔芋的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害防治、芋种贮藏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魔芋 种植 田间管理 病害防治 心得  魔芋种植在我县是农业产业结构中的一个亮点,魔芋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匀较高。但我县种植魔芋的人相对较少,种植时间较短,普遍的人认识和种植经验就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为此,本人特将多年来对魔芋种殖中所取得的个心得作以阐述,希望对我县种植魔芋者有一点好处。  一、魔芋种植经验
研究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外贸中遭遇绿色壁垒受到损失的问题,认为与不了解生态纺织品标签直接相关.文中介绍了我国11个主要贸易大国和地区生态纺织品标签的图形、含义、管理、适
为解决高等学校聘期考核的定量评价问题,引入模糊数学方法,并通过模糊评价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此体系融合了领导、同行和学生的不同评价,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
课堂导入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清晰地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教师掌握熟练的课堂导入技巧是发挥课堂导入作用的基础,《经济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序曲。因此,在《经济生活》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技巧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依据人教版《经济生活》教材,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
研究涤纶纺织品金属整理的方法.在密闭的真空工作室中,使金属银在瞬间高温作用下激发成气态,并以银原子形式自由沉降在涤纶织物上,形成功能性的金属微细颗粒.通过扫描电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