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是植物最重要的营养元素,对烤烟的产质量影响较大,合理的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可以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协调化学品质,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率。钾素是烟烤烟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烟叶含钾量高低是衡量烤烟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泸州烟区无机肥用量偏高,施用时期不合理导致肥料利用低和烟叶品质差,严重影响了泸州烟区烤烟产质量水平,影响该区域烤烟的可持续发展。为探寻泸州烟区种植云烟97最优的氮肥运筹方式和钾肥调控方法,本研究通过微区试验和小区实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和钾肥调控对烟草体内氮和钾的吸收累积特征及产质量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微区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吸收氮素的高峰期出现移栽后40-50d,占全生育期氮积累总量的47.04%-54.58%,氮肥减量且前移处理与无氮处理的氮积累量在移栽后40 d最多的,而氮肥减量且后移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的氮积累量在移栽后50 d最多,不同器官分配呈现为烟叶>烟茎>烟根。成熟期烟叶氮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氮积累量表现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烤烟对于物质的积累高峰在移栽后50~70 d,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烟叶中干物质积累逐渐减少,根和茎则逐渐增加。施纯氮量90 kg/hm2且前移处理促进烤烟吸氮高峰期前对氮素的吸收积累,而施纯氮量90 kg/hm2且后移处理则促进烤烟生长后期对氮的吸收,但后期吸收过多的氮素有可能会对降低烟叶品质。单从肥料利用率角度考虑,将泸州烟区常规施纯氮量120 kg/hm2降到45 kg/hm2且后移肥料利用率最高,氮肥利用率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33.24%。施纯氮量减到45 kg/hm2且虽获得较高的肥料利用率,但也反映了烟草开始缺肥,而纯氮量减至90 kg/hm2且前移仍然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在田间情况下,建议将泸州烟区纯氮量降至90 kg/hm2,结合施底肥习惯,氮追肥较习惯追氮前移10%为好。(2)微区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对钾的积累高峰在移栽后45~65 d之间,达到全生育期钾积累总量的60%~70%,烤烟吸收的钾主要分配在烟叶中,其次在茎中,根中则最少,随着追钾时期的后移,烟叶中钾的分配率先增加后减少,移栽后70 d较移栽后50 d和90 d追钾,能使烤烟体内的钾更多的分配于烟叶中,促使钾素在不同部位烟叶中均匀分配。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处理钾积累量表现为移栽后70 d追施钾肥大于移栽后50 d和移栽后90 d追施钾肥,其中移栽后70 d追钾20%处理优于移栽后70 d追钾40%处理。从肥料利用率角度考虑,移栽后70 d或者90 d追施钾肥可降低云烟97在打顶后体内大量钾离子外排速率,增加烟株后期对钾的吸收积累,显著提高了钾肥利用率,降低了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其中钾肥利用率较常规提高了16.7%~35.10%,尤以移栽后30d追施40%、移栽后70d追施20%处理最高。(3)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烤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呈现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的趋势,氮碱比上部叶较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在优质或适宜范围内,糖碱比中、下部叶较高;烟钾含量在均在适宜范围内,氯离子含量普遍偏低,钾氯比总体较为协调。氮肥减量且前移10%与钾肥后移至移栽后70 d追施20%配施处理可协调烤烟化学成分指标,提高烟钾降低烟碱,并调控烟叶中总氮和氯离子含量,使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等指标均在较为适宜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得满足烤烟内在化学成分的内在协调,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上、中、下部叶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33%、16.74%和37.5%,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了327.15 kg/hm2和4537.2元/hm2,中上等烟比例显著提高了近20%。因此泸州烟区最适宜的施氮和施钾方式是将习惯氮肥从120 kg/hm2降至90 kg/hm2且前移10%配合钾肥后移至移栽后70 d追施20%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