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与供磷对间套作物生理特征和籽粒品质的调控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求西北一熟灌区间套种植模式下高产高效的水磷耦合机制,探讨灌溉与供磷对间套作生理特征的调控及其产量和品质效应,确定作物适宜的灌溉量和施肥量,确立该地区最佳的水肥运筹模式,试验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间套模式,设计低(W_1:750m~3/hm~2)、中(W_2:1050m~3/hm~2)、高(W_3:1350m~3/hm~2)三个灌溉水平,设计三个供磷量(P_0:0 kg纯P_2O_5/hm~2;P_1:75kg纯P_2O_5/hm~2;P_2:150 kg纯P_2O_5/hm~2),在甘肃景泰县
其他文献
对转sck基因水稻亲本和组合的农艺性状、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特性、配合力,以及外源基因遗传稳定性、分离规律、表达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源sck和hpt基因导入后.受体水稻D62A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育性基本不变,仅剑叶长、剑叶宽及穗长变异较大,但不可遗传;C162则有8个农艺性状变异很大,但仅株高、剑叶宽、千粒重3个性状能在杂种F_1获得遗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
本文利用浸种法与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自交系,后代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变异性状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农艺性状的变异(如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叶片形状与颜色、叶片的长度与宽度、光合叶面积、雄穗分枝数、百粒重和生育期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变化,叶片的超微结构变化,营养指标的变化等。这些变异性状有的具有供体性状,有的产生新的性状,并且在D_3代趋向稳定。通过对2003~2005年的3~
本研究选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蓝型油菜育种的24个骨干亲本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类群的划分,确定其遗传距离的大小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杂交组合的选配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