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在不同疗效评价标准下影响通关利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临床效应的相关因素,对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合理选取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为深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立题依据,对患者生活方式及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意见与建议,实现通关利窍针刺治疗PSD的效果最大化。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针灸科、康复科病区住院的脑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在不同疗效评价标准下影响通关利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临床效应的相关因素,对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合理选取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为深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立题依据,对患者生活方式及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意见与建议,实现通关利窍针刺治疗PSD的效果最大化。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针灸科、康复科病区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共计125例。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从病历资料中收集记录患者一般人口学信息、疾病相关信息、具体诊疗方案及吞咽障碍相关疗效评价指标。所有患者治疗均包含通关利窍针刺处方(疗程未做限定),疗效评价指标选用功能性经口摄食评分(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洼田饮水试验(Water Swallow Test,WST)评分。参考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标准的相关推荐,根据患者出院时WST评分以及FOIS评分的改善程度来评定临床疗效设立针刺有效组和针刺无效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出对针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影响的候选因素;然后对这些候选因素进行共线性检查,随后将候选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通过对与疗效有关系的各指标的分析和对其他信息的归纳和总结,尽可能全面深入挖掘出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结果:以FOIS改善1个等级以上或WST和FOIS同时改善1个等级以上为疗效标准时,发现胃管(OR=0.102,P=0.022)/(OR=0.077,P=0.022)、真球麻痹(OR=0.178,P=0.003)/(OR=0.167,P=0.003)是直接影响针刺是否产生疗效的危险因素,治疗周期(OR=1.180,P=0.000)/(OR=1.083,P=0.001)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强保护性因素,超过3周更易产生疗效。以WST改善1个等级以上为疗效标准时,发现陈旧性脑梗死(OR=0.296,P=0.006)是单独影响针刺疗效的危险因素。以FOIS改善2个等级以上为疗效标准时,高BI指数(OR=1.042,P=0.029)和治疗周期(OR=1.095,P=0.002)是影响针刺疗效的保护性因素,陈旧性脑梗死(OR=0.123,P=0.013)和糖尿病病史(OR=6.816,P=0.008)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得出的相关影响因素,首先应积极推进临床优化改进当前针刺治疗方案:卒中后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较重,我们可以将通关利窍针刺法与高氏项针结合,精准作用到延髓吞咽中枢,促进针刺效应产生;对于入院留置胃管患者可以采用间歇性留置胃管或结合容积黏度测试适时拔出胃管的方式来减少胃管留置时间,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PSD合并有脑梗死、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医生应积极处理原发病及合并病,改善神经功能,个体化定制针刺治理方案,提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助力针刺效应的产生;针刺治疗周期是直接影响针刺是否产生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治疗周期的适当延长可以增加针刺效能的积累,尤其在恢复期介入针刺治疗的患者以及想要大幅度改善摄食功能的患者更应适当延长针刺治疗周期,在相关政策的允许下,建议将针刺治疗PSD的周期尽可能延长至3~4周以上。后期研究可以着重深入探索针对PSD不同人群,针刺不同疗程所产生的临床效果。其次如果在临床或科研设计中不具备使用金标准评估PSD的条件,建议在疗效标准选取上将床旁类饮水试验与FOIS量表联合使用,科研工作者应加快研发能反映针刺效应特点的多维综合疗效评价体系。此外,应大力普及全面健康宣教,完善相关医疗政策体系,全方位地推动实现临床治疗效果最大化。
其他文献
目的 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是指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涉及下肢的大、中、小、微血管损害,除了会导致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外,还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吴深涛教授诊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医案资料,借助TCMISS V2.5版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数据挖
目的:本次临床观察旨在对比经筋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恢复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并评价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从而寻求治疗恢复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案,为今后临床应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本研究标准的80例恢复期中重度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经筋刺法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各40例。两组受试对象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经筋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治
目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分别采用芒针深刺八髎穴和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比较深刺八髎穴与常规针刺对于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上的差异,评价深刺八髎穴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使用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提供循证医学支持。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改良式注射器抽气罐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及骨科门诊患者,纳入70例符合标准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治疗组纳入患者35例,对照组纳入患者35例。治疗组予针刀配合改良式注射器抽气罐治疗,每7天一次,共治疗3次,为一疗程;对照组予口服尼美舒利片,每次予0.1g
目的:通过对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联合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进行观察,探索性地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优势更明显,可将其作为防治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有效、长期的干预治疗方法。方法:本试验开始时间自2019年8月始,自2021年2月终止。病例全部来自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天津中医
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探究经筋理论指导针刀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招募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66例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选点为在足三阳经筋、足三阴经筋循行上找寻到的具有阳性反应的结筋点,如:髌内下、胫骨内髁、足三里次、鹤顶次等;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选点为内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通督培元”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治疗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以期优化针刺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以100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简单随机法产生随机方案,将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药物治疗及“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通督培元”针刺法(取穴:百会、印堂、神庭、中脘、气海、关
目的:通过跟师出诊,查阅文献并进行临床学习,收集周围性面瘫相关病例,进而分析并总结赵晓峰教授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经验,包括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及中医治疗方案;收集贝尔面瘫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节气、既往史、就诊时间等信息,以患者病程为结局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时长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法结合五行徵调音乐、常规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提供临床参考和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招募60例来自天津各大高校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年龄18~40岁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皮部浅刺法结合五行宫调徵调音乐进行治疗,皮部浅刺部位选取肾经、胃经皮部、脾经、任脉皮部循行于腹部区域,上界:中脘穴水平(脐中上4寸水平),下界:关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平衡阴阳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平衡阴阳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优势,以期在临床上为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治疗提供更优方案。内容与方法:纳入符合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住院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醒脑开窍基础治疗+平衡阴阳针刺治疗的为试验组,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醒脑开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