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水乡传统村落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长久以来,对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研究大都偏重于村庄物质聚落,而忽视聚落与外围自然环境区域的关系研究。在工业化与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下,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空间及水乡景观都面临着多种威胁和挑战。为了揭示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本文聚焦于珠三角水乡地区,并以佛山市杏坛镇昌教村为实证案例展开研究,探讨了岭南水乡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特色,分析了不同类型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挑战,并针对昌教水乡的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空间演变进行详细探究,揭示其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昌教村的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思路与策略。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岭南水乡传统村落是人工聚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其村落的文化生态特色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聚落中的人工物质空间上,也体现在核心聚落外围的自然生态空间上;第二,不同类型岭南水乡传统村落面临的保护挑战有所区别,其中城郊型水乡聚落既不像城中型聚落一般完全失去了村落外围的生态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也不像远郊型聚落一样远离城镇建成区,受城镇化浪潮的影响小。城郊型水乡聚落面临着城镇化的首要冲击,其聚落与环境的保护发展需求尤为迫切;第三,本文通过Arc GIS与Fragstats分析,从斑块类型水平指数与景观水平指数两个层面对昌教村的空间景观格局演变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村域层面,昌教村传统的自然生态空间发展受到制约与侵蚀,村落水乡空间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深;在传统聚落区层面,传统村居、河涌水系等空间的景观优势度不断下降,新建村居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整体聚落的破碎化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第四,目前岭南水乡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习惯性地将保护范围聚焦在以人工建造系统为主的传统聚落区,而忽视了对外围大面积水乡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缺少村落层面细致的保护与实施规划,相关规划难以跟进实现,也是影响水乡文化生态保护乃至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五,本文提出了聚落环境一体化保护策略、完善水乡聚落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完善水乡聚落的更新建设管理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治理制度、完善聚落文化生态保护的考核与监督工作等策略。通过针对性策略的提出,对昌教村文化生态保护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也希望对同类城郊型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