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及其类方应用的文献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为汉代张仲景所立,是治疗太阳伤寒病的主方,其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是八法中“汗”法的代表方。后世类似方剂,师其意,灵活加减变化,衍化出许多新方子,大大扩展了麻黄汤的应用范围。除了传统上治疗风寒外感,还能应用于各种内、外、妇、儿及疑难杂病中。由此可见,麻黄汤作为经典方剂的广泛应用价值。然而近代以来,麻黄汤在临床上的使用状况却日渐式微。究其原因,皆在于医家对麻黄功用的认识上失之偏颇。近代名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第十四篇》说“凉药阴柔,隐害不觉;阳药刚暴,显患立见……譬如水火,水寒火热,犹药之有温凉也……水能死人,而人不知畏;火有殊功,而狎之者鲜。”麻黄汤属于典型的“阳药”,在《伤寒论》教材中列为发汗解表之峻剂。以麻黄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第一峻剂”,故《方剂学》中虽作为风寒表证的代表方,然而在《中医内科学》上,外感风寒的首选方却是荆防败毒散。后人凡论及麻黄汤,或云麻黄汤宜北不宜南;或云宜古人不宜今人。更有甚者,直说南人体质嫩弱,肌腠疏松,不宜麻黄之峻剂;并说江南多湿无伤寒可治。由此可见,医者以其“峻猛”而视麻黄汤为蛇蝎,避之犹恐不及,终使仲景良方珠玉蒙尘。事实上,麻黄汤在临床上使用恰当,是可以效如桴鼓。本课题总结现代临床医家应用麻黄汤及其类方治疗的证治方药,试图从理论的方向切入加以系统整理以及给出客观的结论,以便更好地为临床使用。方法:1.通过《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与历代医家对麻黄汤及其类方的应用和注解,对麻黄汤及其类方进行整理以及总结。2.从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所有麻黄汤及其类方有关的文献报道,公开发表在中医药期刊中有关麻黄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及个案报道等医案文献资料。总结现代医家对麻黄汤及其类方的临床研究报道,探讨临床证治运用规律。结果:在梳理麻黄汤及其类方的文献时,发现麻黄汤及其类方除了能治疗所主的基础病证之外,尚可应用于热病、肺系疾病、脾胃病、男科病、妇科病、外科皮肤病、耳鼻喉疾病、妊娠产后病、传染病、儿科病等现代多科及多系统多种疾病。反映了麻黄汤及其类方临床应用的普遍性。其中以肺系疾病的咳嗽最为多见。外感风寒,寒邪犯肺,肺肃降失,导致肺气逆袭,而发为咳嗽。其次则以痹症为第二大病名。关节痛、身痛是太阳伤寒证特有的症状。因为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滞,寒邪伤了肌表,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致使肌肉关节筋脉拘挛、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两大主病均涉及风、寒、湿、热邪。其中伤寒是首要病因,反映了麻黄汤及其类方作为伤寒病的主要地位。结论:在单用麻黄汤原方的时候,功能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然而经过配伍其他的药物则可以拥有祛痹止痛,发越郁阳等更广泛的治疗功能。麻黄汤及其类方的主要病因为伤寒、伤风的外感病,或为兼有水饮、痰饮,或兼有湿热内蕴、风寒湿阻,或为表寒里热,或为风寒入里,或为风湿在表。随着医家对疾病不断有新的认知与突破,在临床上已不再拘泥于条文的传统使用规律,而是随着疾病的变化日新月异。在众多的临床报道分析中可见,麻黄汤经过化裁而成麻黄汤类方,广泛应用在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症之中。因此,对于麻黄汤及其类方的研究,将有利于经方学说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创新,并扩大其临床诊疗的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运用扩展Miedema模型及Toop几何模型,计算了Zr-Al-Ni-Cu四元系中各三元合金及四元合金的形成焓与系统组成间的分布关系.利用对应三元合金焓值的加权计算,获得了Zr-Al-Ni-Cu四
让劳动者有尊严、体面地劳动,就要让他们足额得到应得的工资与福利,享有与现代文明道德相适应的劳动保护与条件。高温环境下,让劳动者充分享有尊严、体面的劳动保护与相应的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持续发展的新型媒体,它的特征是多方互动传播交流,它使用互联网技术,经过互联网和手机电视等通道来向用户呈现各种信息。它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领域,它
粮油检验是保证粮油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作,在进行粮油检验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工作,并且采用先进的粮油检验技术和设备,确保粮油检验的准确性。本文
每到春天,流感就开始肆虐。身体能否抵御疾病的侵袭,取决于免疫系统的强壮程度。合理饮食能让身体的免疫大军养足战斗力,捍卫身体健康。如何做到呢?不妨遵循“6个1”的饮食原则。
食品安全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乎社会稳定与和谐。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保障我国食品,食品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