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0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其发生率。资料及方法:选择收集2013-2018年于大连医科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组(以下简称血肿组)纳入标准:1.于我院行开放性脊柱手术,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术前无凝血功能异常,4.手术完成后麻醉完全清醒状态下肢体感觉运动及反射状态较术前好转,5.术后发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6.经手术证实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并压迫脊髓。对照组纳入标准:1.于我院行开放性脊柱手术,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术前无凝血功能异常,4.手术完成后麻醉完全清醒状态下肢体感觉运动及反射状态较术前好转,5.术后未发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既往文献所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收集,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非甾体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血红蛋白、Rh血型、丙肝病史、高血压、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术中为吸纳因素包括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装置、血制品及明胶海绵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长,术后危险因素包括抗凝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引流量。所有统计数据均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排除无关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得到术中出血量≥1L及手术部位是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并且胸椎血肿的发生可能性最高,其次为颈椎,最次为腰椎。手术时长、手术节段、术中血制品的使用、手术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均不是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一定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在既往诸多被报道的危险因素中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对其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1L及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是患者疾病所决定的,我们只能在行脊柱手术时做到充分的止血。
其他文献
吹竖笛“伤气”吗?王欣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倡普及竖笛演奏是很有见地、又很实际的措施。竖笛不仅携带方便、价格便宜、且音高固定,易于掌握,能够很快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
双语教学与个人的能力和期望、国家政策、地区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从生态系统观来看,双语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个体能力、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改善教育培训体系,影
《马桥词典》是"词典体小说"的典范之作,但小说的重点不在于"写语言"而仍在于叙事。文章参照托多罗夫对《十日谈》故事的叙事分析,归类分析出《马桥词典》的叙事"句法";在此基础上,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黄河下游,大致界于北纬34°25′~38°23′、东经114°36′~122°43′之间,东西宽700多公里,南北长约400公里;总土地面积15.3万多平方公里。省境内低山丘陵
职业认同即个体认为某种职业角色与自我具有同一性,是个体逐渐从成长经历中发展起来的自我在职业世界中的定位。作为个体择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内在根据和主观依据,职业认同
随着“少人值守”换流站管理模式的推广,常规的设备巡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换流站巡视工作的需求。文章通过对智能机器人巡视系统功能进行优化拓展.详细阐述了“少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