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其发生率。资料及方法:选择收集2013-2018年于大连医科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脊柱手术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组(以下简称血肿组)纳入标准:1.于我院行开放性脊柱手术,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术前无凝血功能异常,4.手术完成后麻醉完全清醒状态下肢体感觉运动及反射状态较术前好转,5.术后发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6.经手术证实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并压迫脊髓。对照组纳入标准:1.于我院行开放性脊柱手术,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术前无凝血功能异常,4.手术完成后麻醉完全清醒状态下肢体感觉运动及反射状态较术前好转,5.术后未发生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根据既往文献所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收集,术前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非甾体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术前血红蛋白、Rh血型、丙肝病史、高血压、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术中为吸纳因素包括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装置、血制品及明胶海绵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长,术后危险因素包括抗凝药物及非甾体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引流量。所有统计数据均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排除无关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由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得到术中出血量≥1L及手术部位是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并且胸椎血肿的发生可能性最高,其次为颈椎,最次为腰椎。手术时长、手术节段、术中血制品的使用、手术时间大于等于3小时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均不是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危险因素。结论: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少见但十分严重的并发症,一定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在既往诸多被报道的危险因素中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对其有影响的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1L及手术部位。手术部位是患者疾病所决定的,我们只能在行脊柱手术时做到充分的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