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原位癌X线征象与病理、免疫组化标记物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分级、免疫组化染色的相关性,从影像角度早期评估DCIS的生物学行为,并判断其对预后的参考价值。   方法:   一、临床资料   搜集2008-2011年在我院术前行乳腺钼靶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原位癌且做免疫组化检查及病理分级的患者114例。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50岁,共有病灶110例,其中有钙化95例,包括簇状钙化57例,非簇状钙化38例;团块样病灶39例;片状腺体密度增浓39例;钼靶X线片内未见明确病灶4例。钙化病例中包括单纯钙化型32例,其中簇状钙化13例,非簇状钙化19例;钙化合并团块型32例;钙化合并片状腺体密度增浓型31例。病理为DCIS1级19例,2级43例,3级52例。   二、仪器设备   钼靶X线机型号GE Senographe2000,术前常规行乳腺钼靶X线轴位(CC)及双斜位(MLO),必要时加拍病灶局部点压放大摄片,溢液患者加做乳管造影。   三、资料分析   病理、免疫组化及X线片分别由两名病理及放射线科专家双盲读片,确定DCIS的核分级、免疫组化标记物染色结果及X线表现,分析之间相关性。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列为四格表资料,采用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设为α=0.05,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4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钙化组与非钙化组ER、PR表达有显著性差异(ER表达x2值为22.56,PR表达x2值为18.85,P<0.05);团块组与非团块组、片影组与非片影组ER、PR、C-erB-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ER表达x2值分别为5.59、6.23,PR表达x2值分别为7.47、7.47,C-erB-2表达x2值分别为50、50,P值均<0.05);簇状钙化组与非簇钙化状组PR、C-erB-2表达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4.50、12.20,P值均<0.05):钙化、单纯团块型、钙化并片影型在各级别DCIS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28.39、25.82、8.74,P值均<0.05)。DCIS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分级及ER、PR、C-erB-2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结论:   1、DCIS的典型X线征象是恶性钙化,尤其是簇状钙化,并具有特征性。   2、DCIS的钼靶X线表现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及ER、PR、C-erB-2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可根据DCIS的钼靶X线表现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术前一定程度评估,并对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恶性程度越高(级别越高)的DCIS,出现恶性钙化的几率越高,其ER、PR阳性表达率越低,预后越差。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手术床不同手术体位高度的提升,改变以往传统的一阶提升方式,采用多个液压缸分级提升,减少单个液压缸的行程,通过降低重心以及三角架结构来增强稳定性.方法 对医
目的 探究三角形刀头的超声手术刀在55.5kHz作“纯”纵向振动的尺寸.方法 基于大尺寸夹心式换能器、指数型变幅杆的纵振动理论,设计了刀头为三角形的超声刀纵振动系统,当刀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改变,探讨引起手术后脉络膜厚度增加的机理,分析引起脉络膜厚度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目的 探讨HPV E6/E7mRNA在液基薄层细胞学阴性、非16、18型高危型HPV DNA阳性人群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364名TCT阴性、非16、18型高危型HPV DNA阳性患者,行E6/E7mRNA检测及阴道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在医院诊疗应用较少,一般在大型三甲医院才会配置.该分析仪可无创地检测血管血流速度,临床常用于对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护与研究.为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