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演游戏是一种幼儿以故事、童话等文艺作品或者某一日常事件、对话作为游戏线索,并通过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表现方式进行创造性再现的游戏,它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社会性、认知等多方能力的发展。作为班级区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表演游戏的开展更科学、更有效,如何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体验和成长,是作为幼教人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去思考和探究的命题。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线,依托《中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量表(试用版)(第二稿)》中的子量表五“角色/戏剧游戏”量表,以及《幼儿园质量评价手册》,对笔者所在幼儿园大班某班级的表演游戏现状和幼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基于表演游戏区域空间狭小,材料分类不清晰,游戏内容较单一,教师指导有效性较弱等现状,以寻求合理的空间布局与适宜的区域材料、探求贴合幼儿生活,契合幼儿兴趣的游戏内容与形式,探索有效的教师指导方法和策略为目标进行三个循环的行动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实践者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班级表演游戏的质量:一、创设相对独立,可流动的游戏空间,提供助于幼儿表演和游戏的材料,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二、游戏的内容可来源于主题活动背景下的优秀文学作品、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幼儿自主创编的作品,游戏形式需多样但要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水平;三、少说教,根据幼儿的表演阶段和游戏水平提供科学、隐性的支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