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西南部趣区包括三个市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下文简称:乐东县)、东方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下文简称:昌江县),濒临北部湾,海岸线总长371.35kmm。本文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所规定的海南省220种重点药用植物为主要对象,并依据其调查方法,开展种类资源和分布调查,进而结合三市县的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特点,开展重点药用植物的垂直分布规律、生态位、种间联结性及生态序列等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到乐东县药用植物233种,其中94种为重点药用植物,139种为普通药用植物;东方市药用植物196种,其中89种重点药用植物,107种为普通药用植物;昌江县药用植物222种,其中92种重点药用植物,130种为普通药用植物,且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呈现一定的差异。(2)本文对乐东县和东方市重点药用植物在不同海拔梯度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重点药用植物其生态位宽度有较大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3)重点药用植物种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乐东县、东方市和昌江县各频度大于5%的50个重点药用物种组成的1225个种对中,分别是乐东有:436对表现为正关联,有789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552;东方有420对表现为正关联,有805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522;昌江有358对表现为正关联,有867对表现为负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413,说明大部分种对间联结较为松散,物种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4)根据DCA排序分别将乐东县、东方市和昌江县各50种药用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分别是高海拔种组(Ⅰ组)、中海拔种组(Ⅱ组)和低海拔生态种组(Ⅲ组)。生态种组的划分基本反映出当地重点药用植物的生态序列和方向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第Ⅱ、Ⅲ生态种组多为分布在次生自然环境、人工环境或其边缘分布的种类,第Ⅰ生态种组多为中生耐阴的森林物种。三个市县同一生态种组的相似性系数为Ⅰ组:乐东县与东方市为0.56,乐东县与昌江县为0.54,东方市与昌江县为0.45;Ⅱ组:乐东县与东方市为0.40,乐东县与昌江县为0.35,东方市与昌江县为0.57;Ⅲ组:乐东县与东方市为0.44,乐东县与昌江县为0.29,东方市与昌江县为0.56。海南西南部三市县药用植物的分布规律及其种间关联性研究结果,基本上揭示了该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生态适应性和一定的相似性,为未来药用植物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