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课程,学生从小学阶段的《思品与社会》中可以了解到一些历史事件与乡土历史知识,到了中学阶段历史正式成为中学生需要学习、考试的一门学科,从范畴来讲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在基础教育阶段起着普及历史常识、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与素质的作用,达到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新课改以来,学段贯通与衔接表现出一定成效,但由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诸多因素,高初中历史衔接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科教学效果,本文旨在探索在新课改背景下出现高初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及其如何有效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论文第一章阐述了研究此衔接问题的原因与意义,并对以往的相关研究作了详细综述。在一线教学中,有的老师从毕业从事教学工作以来,都固定在初中年级任教或者高中年级,久而久之,有些教师就不熟悉另一阶段历史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而初高中的课标、教材、考试形式也有一些脱节问题出现,且初中生对历史这门“豆芽学科”不够重视,高中历史学习是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加深难度与加大能力要求,这使得学生进入高一后,觉得历史枯燥难学,晦涩难懂。所以,高中阶段与初中的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亟待解决。论文第二章从课标、教材、考试形式与要求等三个角度进行高中与初中的比较分析,梳理问题,理清原因。在高初中历史课标的角度上,将先比较差异在哪些方面,从差异找原因,从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等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从高初中历史教材的角度出发,将从编写体例和教材实质性内容进行分析;考试也是历史教学的一种学业评价方式,从中考、高考的考查要求、试题题型来分析高中阶段与初中的衔接问题,这也是实际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第三章主要是针对前一章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相应的对策处理,旨在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解决出现的一些衔接问题。论文第四章以实际教学设计案例来说明初高中历史衔接的做法,选取了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为例,将这部分的知识在初中、高中的教材与教学中进行对比,以例子解释说明笔者所想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