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汉语与日语之间关系密切,由于历史、文化交流等原因,日语受汉语影响大。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很多的汉语词汇也融入到日语中。然而,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学习欧美先进文化,当时的日本人用汉字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和制汉语。这些和制汉语有很多又被引进到中国。因此,在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用汉字标记、且字形相同或相似的同形词。同形词根据词义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其中,同形同义词在字形、词义及用法方面与汉语基本相同,因此,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学习起来有便利之处,能够利用汉语的知识来学习。但是,同形类义词、同形异义词则有许多不同点,学习者容易受母语汉语的干扰而忽视其不同,从而产生误用。而根据文献综述调查,同形词大约占了中日两国语言中汉语词的一半。根据笔者的调查,《新编日语1-4》(修订版)里收录的要求学习者熟练掌握的汉语词中有大约三分之二是同形词。因此,可以说数量如此庞大的同形词的学习效果如何对于学习者的日语水平有很大的影响。作为日语教师,应该把同形词的教学作为日语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积极的从事同形词的相关研究。同形词的研究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王蜀豫在其论著《中日词汇对比研究》中指出:“与其他的研究领域相比,中日同形词的研究历史短,可以说,还有很多未开拓的领域。”如:主要从共时的角度研究,但从历时角度的研究不多;关于词义的对比研究比较多,但有关教授法的研究不足;从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较少等。因此,本稿立足对照研究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采用例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容易犯的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授法进行了探讨。本稿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与中日同形词有关的文献综述、本稿的研究意义等作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对中日同形词作具体论述。首先明确同形词的概念、分类及语数。文献综述一般根据词义进行分类,但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视角来看,对于学习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习者来说,在书写繁简不同或有微妙差异的汉字词时经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本稿除根据词义进行分类之外,也尝试根据字形进行分类。其次,探讨中日同形词产生不同的原因。第三部分对中日同形词的误用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本稿立足第二语言习得的母语迁移理论,利用对比分析和误用分析的方法,以笔者在讲授日语精读、日语写作、二外日语等课程时常见的学生与同形词有关的误用事例作为资料,对中日同形词的误用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讨。首先,与书写有关的错误主要是由于母语的情感影响和记忆影响而产生的,是低年级的学习者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其次,母语在词义方面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对于学习者来说,类义语最容易产生误用,其次容易产生误用的是异义语。因此,在这一部分主要以类义语和异义语为对象,对其误用现象和产生原因进行探讨。此外,对于学习者的同形词习得现状进行简单论述。第四部分探讨与同形词有关的教授法。首先简单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学习战略理论,这一教授法理论的目的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自律学习。其次,介绍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任务学习法”。这一教授法是利用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习得。此外,对同形词实际教学与学习提出建议。同时,提出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作为日语老师应该用发展的视角从事同形词的研究与教学这一观点。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今后的课题。纵观全文,本稿立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以中日同形词的比较分析为基础,尝试对中日同形词的教授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为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