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而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发病前一般有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存在,及时干预慢性脑供血不足对减少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可以评估不同性别的人群10年内卒中发生的风险。本文旨在通过将10年卒中发病风险低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与10年卒中发病风险高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发病风险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差异,为卒中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症状性脑灌注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筛查及中医证候规律研究”。选取于湖北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改良的弗明汉卒中量表对每位患者卒中的发病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的高低,将患者分低危、中危、高危三组。记录研究对象入组当天的一般资料、既往史、个人史、生命体征、症状体征、中医四诊信息、生化检查、颈部血管彩超、TCD、头颈部影像学检查、改良弗明汉量表等内容,并将数据录入该课题组专门设计的EXCEL表中,统计分析选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多组样本间频数分布差异的比较,数据服从卡方分布的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卡方分布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时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在纳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得出结果并进行合理讨论。结果1.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可干预危险因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分别是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其次是体育锻炼少、高同型半管氨酸血症、吸烟、肥胖,心血管疾病、房颤出现频率最低。2.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脑,其次为肾、脾,肝、心分布较少;病性证素中虚证以精亏、气虚、血虚为主,实证以痰浊为主。3.三组患者病性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组以气虚、血虚为主,中危组精亏、气虚、血虚、痰浊分布相当,高危组以精亏、痰浊为主。4.在所有病性证素中,精亏、痰浊两个证素在三组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证素在三组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1.慢性脑供血不足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分布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为主,其次是体育锻炼少、高同型半管氨酸血症(高HCY)、吸烟、肥胖、心血管疾病、房颤,高危组患者的各项危险因素出现的频次均较中危组、低危组患者高。2.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总体证素分布虚证多于实证,虚证中以精亏、气虚、血虚为主;实证以痰为主,兼有血瘀、阳亢、动风等证素。说明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中医病因病机多以虚为主,兼夹痰、风、瘀、阳亢等实证。3.低危组患者证素分布以气虚、血虚为主;中危组患者的证素分布精亏、气虚、血虚、痰浊四项分布相当;高危组患者证素以精亏、痰为主,部分患者兼夹风、瘀、阳亢等实性证素。说明随着卒中发病风险的增高,CCCI患者的中医证素逐渐由虚证转变为本虚标实证。4.精亏、痰浊两项在三组CCCI患者间的分布是具有显著差异的,从低危组到高危组均是逐渐增加的,说明精亏、痰这两个证素可能与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5.在防治CCCI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防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缺乏锻炼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在中医方面对精亏、痰浊证的患者也应加以重视并积极干预以降低卒中发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