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受水浸湿后,在土体自重应力或自重应力与外部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强度降低。当土体中残余的强度不足以抵抗土体中的结构应力时,土体结构迅速破坏,并发生显著的沉陷。土体湿陷对工程建设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对建筑物地基需要采取处理措施,以减小或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本文结合省山西大唐运城发电厂地基处理试验,主要针对桩基础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两种地基处理方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分别采用钢梁锚桩反力法和桩承载力自平衡法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通过两种测试方法的对比试验,验证了自平衡测试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同时,通过对天然状态下挖孔灌注桩进行浸水试验,对浸水湿陷产生的负摩阻力的发生与发展,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性能的影响以及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本文结合DDC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对灰土桩处理后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桩周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灰土桩复合地基强度特性以及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灰土挤密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能有效地改善桩间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并随布桩间距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挤密效果,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