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核黄素Bacillus subtilis中心代谢途径代谢工程和比较基因组学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以调控中心代谢途径通量为代谢工程策略,研究了戊糖磷酸途径和糖异生途径中关键酶基因扰动对枯草芽孢杆菌核黄素合成的影响;其次,利用454 GS FLX高通量测序系统测定了核黄素生产菌B.subtilis 24和B.subtilis RH33的基因组,实现了基于全基因组的突变分析和分类,并构建了用于突变分析和菌株重构的技术平台。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C.glutaminum的zwf和gnd基因,得到解除变构抑制作用的编码酶基因zwf243和gnd361。分别表达zwf243和gnd361时能够显著提高B.subtilis RH33核黄素的合成,核黄素摇瓶产量分别达到4.66g/L和4.82g/L,提高了18.0%和22.0%。两突变基因同时表达时,核黄素摇瓶产量为5.17g/L,葡萄糖限制补料培养核黄素产量为15.7g/L,分别提高了30.9%和39%。基于LC-MS的胞内代谢物谱分析表明,工程菌胞内戊糖磷酸途径代谢物如核黄素及其前体物AIR、DRL和Ru5P浓度均比宿主菌显著增加,提高了15%-46%;相反,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途径中的代谢物浓度比工程菌降低。构建了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pckA、gapB和fbp整合型表达载体pUC18-TPA,pUC18-NPB,pUC18-SPF以及fbp与gapB共表达载体pUC18-PFB和fbp,gapB与pckA共表达载体pUC18-PFBA。以葡萄糖为碳源的摇瓶发酵结果表明,fbp基因的过表达对核黄素的合成影响最大,核黄素产量达到4.73g/L,提高18%左右;关键酶基因共表达核黄素发酵结果表明,fbp和gapB基因共表达对核黄素的合成影响最大,产量提高22%左右,达到4.89g/L。利用Roche 454 GS FLX系统测定了核黄素生产菌B.subtilis 24和B.subtilis RH33基因组,平均读长分别为388bp和394bp,覆盖率高达48倍和46倍;结合Sanger法测序补齐缺口,组装全基因组,B.subtilis24和B.subtilis RH33的全基因组的大小分别为4194978bp和4195221bp,G+C含量均为43.55%。全基因组的突变分析表明,B.subtilis 24中含有突变512个,其中插入突变29个,缺失突变20个,替代突变463个;B.subtilis RH33中含有突变549个,其中插入突变31个,缺失突变24个,替代突变494个;两基因组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B.subtilis 24和B.subtilis RH33共有的突变468个,而B.subtilis 24独有的突变44个,B.subtilis RH33独有的突变81个。本文对突变进行了注释,根据突变基因在代谢途径中的功能进行分类,并确定了突变分析验证的原则。利用upp基因作为负筛选标记,建立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重构系统。
其他文献
本文讲述机器学习通过计算信息增益值降低特征维数,选择云用户隐性反馈信息特征,利用筛选后的特征构建特征子集,进而通过反馈信息文本来处理,统计每个特征项的文本频率,识别
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国内外都存在,在国外是一种非主流就业方式。但是,劳务派遣在我国已超越了《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限制,呈现无序化扩大的趋势,极大地损
介绍了基于XILINX公司FPGA的12G-SDI收发器的实现,接收的是SDI信号,发送的是光纤信号.使用FPGA内部的GTH实现高速串并转换,使用FPGA中的RAM实现数据缓存,使用GTH的TX Phase I
数控维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的实验设备,因此开发具有自身特点、实用的实验台就有很现实的意义。本文以一种简易型数控维修设备开发为例,从开发思路、电气控制设计等
如何进行器材仓库的科学管理,才能使其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应有的职能,是一个关键而且很有意义的课题。
分析携转用户反馈原因分析,建立网络快速响应机制,通过对用户分级响应,管控工单流转环节时限和灵活补点举措,提升网络能力和用户感知,减少网络原因导致的用户转网,具有较大参
本文通过C#高级语言开发西门子S7-300PLC的上位机系统,运用西门子提供的PRODAVE软件包解决PC上位机与PLC之间的通讯问题,实现造粒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运行发现这种方法能对PLC
针对目前动漫产业中Cosplay装备做工和还原度偏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螺旋丸装置。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手势的距离,单片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不仅仅局限于通信服务,还增加了众多的服务。本文主要分析无线定位方法,无线定位功能,分析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探讨位置服务的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与知识密切相连,导致了通信技术融合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共享,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也离不开资